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8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由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集聚在发病初期,其预防和治疗是冠心监护病房的焦点。然而,这一危险性在这几天后并不中止,而延续至出院后6~12月。所以,应在这一时期识别梗塞后第一年中有死亡或再梗塞高度危险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决定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是梗塞大小,其后的存活与左室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有关。虽然作了较大努力,拟订出临床与实验室指标,以识别有高度危险的病人,但对危险性机制的研究则极少。  相似文献   
62.
治疗精神病药物分为四大组:镇静安眠药包括苯二氮草类(安定),安宁及非巴比妥类安眠药;弱安定剂(抗抑郁剂)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剂;强安定剂包括吩噻嗪;治疗躁狂的碳酸锂等。评价治疗精神病药物时,应注意血压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肌功能、心电图和传导系统作用,抗心律失常及致心律失常性质。  相似文献   
63.
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诊断和治疗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岁以上高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转归均不同于较低年龄组。本文通过典型病例对高龄AMI病人的临床特点作一初步探讨。病例1:女性,81岁。发病前一日心前区疼痛发作持续6小时,服硝酸甘油与卧床休息后缓解。发病  相似文献   
64.
39例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患者通过气囊漂浮导管监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脏收缩时间间期、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性等测定,证实补气药党参、黄芪注射液及汤剂均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同时使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亦有改善。提示补气药能通过补气强心后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从一个侧面论证了气血相关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65.
人群研究提示,糖尿病可作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虽然糖尿病作为危险因素对间歇性跛行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较大,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最主要的后果。形态学资料支持糖尿病病人心肌  相似文献   
66.
心肌缺血可引起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且舒张功能异常可能较早出现。舒张早期的心肌松弛是主动的,能量依赖性过程,由肌浆网回收钙离子而起始。本文研究已使用最大耐受量β-阻滞剂和硝酸酯后再加用钙拮抗剂硝苯啶对冠心病患者静息时和运动时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4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使用最大耐受量β-阻滞剂和长效硝酸甘油酯后仍有劳力型心绞痛,其中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61(47~71)岁。调节β-阻滞剂剂量使静息时心率<60次/分,硝酸酯使收缩压≤115mmHg。分别给予普萘洛尔(心得安)6例(平均140mg/day),美托洛尔(美多心安)5例(平均140mg/day),纳多洛尔(心得乐)2例及  相似文献   
67.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使部分心肌细胞群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在早期出现坏死,但病灶为非均一性,其余的缺血细胞仅在闭塞延长后才死亡。由于侧枝血流有使危险区存活的潜在可能,此区最后是否发生梗塞取决于影响心肌供氧与需氧的变量。增加缺血区侧枝血流的因素将限制梗塞的范围,而减少侧枝  相似文献   
68.
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室上速,亦属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和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及予激征候群。室上速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组心律失常,可以发生在有或无心脏病的病人,其特点为(?)发性,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心率无渐增现象,其频率一般150~220次/分,通常房年或室性早搏均可诱发。为了便于指导临床,本文着重讨论室上速的简要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9.
本文报道54例心肌梗塞患者经过6个月~12年的随访结果,其5年存活率为42.9%。讨论了中西药物治疗、体育锻炼等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心电图表现和预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0.
本文报告30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31例(10.1%)心源性休克病人的分组治疗经过。诊断根据为:(1)收缩压≤80毫米汞柱;(2)低血压并非由心律失常所引起,给予止痛剂或吸氧后不减轻,持续1小时以上。患者每30分钟测血压、脉率、中心静脉压和尿量;每2小时测腋温并观察皮肤颜色与湿度。大脑功能状态系通过对话来判断,包括①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