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大黄素、川芎嗪对中分子物质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人胚大脑皮层神经元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黄素、川芎嗪及主要中分子物质损伤组份(MMSⅢ)进行四唑嗅蓝(MTT)快速自动微显比色分析测A值及自动速率法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实验。结果①10μg/ml浓度的大黄素、川芎嗪加入体外培养的人胚大脑皮层神经元后,A值与LDH漏出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此浓度对神经元无损伤作用。②10μg/ml浓度的大黄素与MMS见共同加入体外培养的人胚大脑皮层神经元,A值与LDH漏出量均与损伤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川芎嗪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黄素对大脑皮层神经元有免受MMSⅢ损伤而具保护作用,川芎嗪则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芍药甙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芍药甙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株Bcl-7402和细胞药理学方法、对比观察3种措施(阴性无药对照、阳性阿霉素对照及芍药甙)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芍药甙(2mgml,1mg/ml,0.5mg/ml)对Bel-7402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均P<0.01),其抑制率分别为33.78%、22.22%和11.56%;增殖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高而加强,呈显著的量效关系。结论:芍药甙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邪毒致鸭肝血瘀阻证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较为实用的邪毒致肝血瘀阻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80只1日龄龄武汉麻鸭,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理造模组、秋水仙碱防治组,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防治组,后4组用DHBV阳性血清攻击雏鸭造模,每周1次,剂量0.1ml/只,,从第10W起剂量加大为0.2ml/只,且后3组第11d分别用秋水仙碱、解毒软肝汤小剂量及大剂量灌胃,至第112d结束,实验结束时分别检测球结膜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肝功能指标,丙二醛(MDA),肝纤维化指标。做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动物造模组具有明显的球结膜微循环障碍(P<0.01),血流流变学改变(P<0.01),丙蛋白(Alb)降低(P<0.05)和G、MDA升高(P<0.01),以及血清PCⅢ、HA、LN和肝组织Hyp含量升高(P<0.01);组织病理可见肝细胞水肿、脂肪变,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和病毒颗粒,解毒软肝汤除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P<0.01)和减轻组织病理学改变外,并能降低(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肝功能及球结膜微循环(P<0.01),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邪毒(DHBV)连续攻击能够形成鸭肝血瘀阻证模型,其改变与脂质过氧化损害、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障碍、肝细胞变性坏死,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4.
应用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对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突变进行大大面积筛检,建立简便 可靠的检测HBV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 Pre-C基因突变。结果:在10份HBeAg阳性标本中,有8份PCR阳性,SSCP显示有2份标本有HBV Pre-C基因突变,直接测序证实为非终止密码突变。48份抗-HBe阳性标本中,有12份为PCR阳性,有8份SSCP显示PCR产物单链泳运动状态异常,其中4份标本经直接测序证实在1898位发生了G→A变异,出现了TAG终止密码突变。结论: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 Pre-C基因点突变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稳定、简便、快速,能基本满足临床大面积大样本筛检的需要。  相似文献   
75.
原发性肝癌介入性化疗术后观察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病情危急,未经治疗者生存期为2~6个月,手术切除是目前肝癌治疗中远期疗效最佳的方法,但中晚期肝癌难以施行手术,目前主要通过肝动脉栓塞化疗延长病人生存期,有部分病人可因此而获得二期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然而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有创伤性的,对人体有一定损伤和影响,并发症多,严重者亦可短期内致死。因此,认识和防止并发症十分重要。笔者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6.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促进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虽能排除骨髓干细胞与肝细胞的融合.但无法模拟体内骨髓干细胞与肝细胞的相互作用.目的:观察左归丸含药血清对骨髓干细胞转化肝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透过性支持物(聚酯Transwell(R)明透嵌套)建立骨髓干细胞与肝组织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空白血清组和左归丸含药血清组,前者在培养体系中加入10%正常大鼠血清,后者在培养体系中加入10%左归丸含药大鼠血清,骨髓干细胞与肝组织细胞共培养7,14,21,28,35d时分别取透过性支持物中的骨髓干细胞爬片用PAS法检测糖元,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细胞标志物甲胎蛋白、CK18、ALB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0%含药血清组与空白血清组相比,在相同时间点糖原阳性细胞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共培养7 d时,甲胎蛋白阳性细胞率显著增高(P<0.01);共培养14,21,28,35 d时,甲胎蛋白阳件细胞率显著下降(P<0.05~0.01);相同时间点CK18、ALB阳性细胞率显著增高(P<0.05).提示存骨髓千细胞与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使用左归丸含药血清足促进骨髓干细胞转化为肝细胞、并维持其肝细胞功能的较好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77.
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肽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前C区基因变异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透明质酸,HA和血清Ⅲ型前胶原肋,PCⅢ)检测103例HBeAg阴性而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进行前c区基因变异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70.87%发生了HBV前C区变异,其中包括变异株与野生株混合感染的病例,而这些病例中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野生株感染者(P<0.01),HBV前C区基因变异检出率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提示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
过去,人们认为HBV是专一性嗜肝病毒,病毒的复制和所引起的细胞损害主要限于肝脏,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证明,HBV可以在肝脏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存在并引起病变,是一种泛嗜性病毒,下面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一、胆道系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继发胆囊及胆道病变,多数与HBV有关。Bljum H.E等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在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内检出HBV基因组,说明HBV可在胆道上皮复制,并认为胆道也是HBV的靶器官之一。林氏等以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脂质体-姜黄素水溶制剂抗肝癌效应的稳定性。方法M TT法观察脂质体-姜黄素水溶制剂(放置1、2、4、8、12个月)对B e 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TUNEL技术)观察脂质体-姜黄素水溶制剂放置12个月后诱导B e l-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脂质体-姜黄素水溶制剂放置12个月后对B ax、B cl-2和P 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黄素水溶制剂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抑制B e l-7402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均显著减弱。脂质体-姜黄素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抑制B e l-7402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无明显衰减现象,至放置12个月后脂质体-姜黄素10、5及0.25μg/mL 3个剂量对B e l-7402细胞增殖仍有显著抑制作用,与同质量浓度的姜黄素比较,差异显著(P<0.01),抑制作用随药物质量浓度增高而有加强趋势,最高抑制率可达43.90%,且呈量效关系,3个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质量浓度的脂质体-姜黄素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姜黄素的抑制率(P<0.01)。姜黄素-脂质体放置12个月,B e l-7402细胞凋亡率达63.7%。结论脂质体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对B e 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脂质体-姜黄素水溶制剂放置12个月后对P 53表达有显著影响,但对B ax和B cl-2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0.
目的:为探讨中分子物质对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大黄素、川芎嗪对抗中分子物质面是保护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妊娠30余周合法流产的人胚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菌为模型,以中分子物质为损伤因素,用大黄素、川芎嗪保护此细胞。结果大黄素对中分子物质损伤体外培养的胚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胞有保护作用,而嗪无此作用,结论,大黄素保护大脑皮层神经原细胞的机制可能与破坏中分子物质活性有关,可推大黄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机制与大黄素密切相关,而川芎嗪防治尿毒症可能通过其它途径实现,与中分子物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