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与观察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明显比术前高,且患者JOA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增加,观察组JOA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微创扩张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JOA评分及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损害了脊髓前角中的运动细胞,从而引起了不同程度的肌肉瘫痪致肌力不平衡。我院1989年5月~1991年3月施行代股四头肌术50例与1991年4月后施行代股四头肌术并术后根据我们自行设计的功能康复程序进行训练的105例患者进行比较,随访结果后者明显优于前期单纯手术矫治者。1资料与方法1.l对象儿麻后遗症患者共155例,男89例,女66例。平均年龄20.3岁(10~34岁),左侧76例,右侧79例。其中胭绳肌代股四头肌100例,腹肌代股四头肌55例。将1991年3月前的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胭绳肌代股四头肌38例,腹肌代股四头肌12…  相似文献   
13.
自1927年Abbott首次报告了胫骨延长术后,由于术式和延长器不断得以改进,尤其是近年来儿麻后遗症矫治工作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后,该术也广泛为临床采用。但胫骨延长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跟腱挛缩致足下垂的防治,目前国人报告和论述的多为补行跟腱延长术加以纠正,而有效的防止方法却报告或论述得较为简单,故跟腱延长术常被视为胫骨延长术后的“姐妹手术”。  相似文献   
14.
踝足部组织移动性差,血运欠佳,外伤后易引起软组织缺损,此处的软组织缺损修复一直是困扰骨科医师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踝足部组织移动性差,血运欠佳,外伤后易引起软组织缺损,此处的软组织缺损修复一直是困扰骨科医师的难题.1992年Mas-quelet[1]和Bertelli[2]报道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为治疗此处的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这类皮瓣质地良好,神经重建后可恢复部分感觉,手术切取操作简便,成活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等诸多优点.我们自2004年7月~2007年12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  相似文献   
16.
股骨髁上截骨术已被认为是对股四头肌瘫痪引起的膝关节屈曲畸形矫治的简单有效方法,但术后所造成的膝关节屈曲受限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自1991年5月起,我们分析了原因,并依之制定了提高膝关节活动度的治疗程序,疗效满意。临床资料从1991年5月~1996年4月间,对因患小儿麻痹后遗屈膝畸形患者,施行了股骨髁上截骨术,经按程序治疗的共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3岁~32岁;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轻度10°~30°,共41例,中度30°~40°,共15例,重度40°~75°,共6例。治疗方法手术采…  相似文献   
17.
<正> 作者多年来在治疗足球运动员腰背痛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人有以下几种症状:1、腰背痛——常局限在髂后上棘区域.2、腹股沟痛——前部明显、屈髋时加重,多在贝尔氏(Baer's)点有触痛.3、腘绳肌腱紧张,过度用力时有牵拉感,以  相似文献   
18.
踝足部组织移动性差,血运欠佳,外伤后易引起软组织缺损,此处的软组织缺损修复一直是困扰骨科医师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肠复原汤治疗颈髓损伤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胃肠复原汤治疗颈髓损伤出现腹胀、便秘者68例,用药24h后比较肛门排气、便秘、腹胀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并以内服莫沙比利片44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胃肠复原汤对颈髓损伤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有良好效果,并能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头状骨的血供分布特点,为带掌侧血管蒂部分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100块头状骨标本,将头状骨分成远近两部分,记录各部分掌、背侧滋养血管孔的数量,测量血管孔大小,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制作保留骨和骨外周血管的上肢铸型标本2侧,观察头状骨主要滋养血管的管径、数量和位置;制作上肢的血管灌注标本2侧,解剖头状骨掌侧滋养血管.观察显示骨内滋养血管的头状骨标本5侧.结果 100块头状骨标本,掌背侧、掌侧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背侧滋养血管孔数量略多于掌侧.掌、背侧血管孔径大小方面,掌侧血管孔径大于背侧血管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局部上肢铸型标本和血管灌注标本显示与头状骨标本血管孔的分布和数量相符.结论 头状骨远近端均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孔,掌侧滋养血管孔分布管径上优于背侧.表明保留掌侧血管蒂的头状骨近端部分转移替代坏死月骨是有其解剖学基础的,为月骨坏死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尝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