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21.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以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引起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对脊髓及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属于临床多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我院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采用外科手术治疗CSM 58例,46例得到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骨吸收抑制药 1.1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或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骨的吸收来减缓骨钙的丢失。但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都会存在钙吸收不足,若单独应用此类药物,则可能造成低钙血症,因而通常要求与钙及维生素D制剂,  相似文献   
23.
脊柱手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临床常见,但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导致神经损伤并不常见.我们采用血肿清除、持续冲洗治疗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导致马尾神经损伤2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不同体位下L_5/S_1椎间孔的高度变化及手术穿刺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采用改良胸膝卧位及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常规俯卧位行PETD治疗的L_5/S_1椎间突出患者资料各30例。记录不同体位下穿刺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测量椎间孔高度;计算椎间孔开大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常规俯卧位患者出现术后感觉迟钝1例。2种体位穿刺时间、椎间孔高度比较,改良胸膝卧位穿刺时间更短、椎间孔高度更大。改良胸膝卧位椎间孔平均开大率为57.0%。结论 L_5/S_1节段行PETD常规采用改良胸膝卧位,可显著增加椎间孔高度,降低穿刺放置通道的难度并降低出口根损伤概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体位耐受性并减少术中镜下出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ROM)、椎间高度及上位相邻节段ROM,评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和症状学退变的发生情况.结果:5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48~70个月,平均54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24.1±5.7)%和(15.9±6.3)%,均较术前的(56.3±16.4)%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9±1.5和1.4±0.5,均较术前的6.7±2.7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6±2.5)°保留至术后3个月的(4.5±2.8)°以及末次随访时的(4.9±2.3)°(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术后3个月为13.4±2.6mm,较术前12.3±2.7mm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为12.1±3.2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由术前的(8.1±3.0)o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9.3±3.2)°,至末次随访时达到(10.0±2.9)°(P<0.05).末次随访时,7例(12.7%)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1例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症状学退变而接受二次Dynesys内固定手术.结论: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在中期随访时,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邻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26.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8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8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导致的脊髓背侧压迫出现胸脊髓病变患者手术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84例OLF患者(男,63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岁)手术前后JOA评分、Nurick分级的变化和神经功能恢复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6—56个月),病程短、MRI没有脊髓高信号的患者经过胸椎椎板切除减压后运动无力和步态异常明显改善,全部病例的步态和痉挛状态均有改善。JOA评分:优28例,良32例,可15例,差9例。优良率为71.4%,有效率为89.3%。结论OLF导致的脊髓损害症状非手术治疗无效,病程短、脊髓髓内没有高信号改变的患者手术效果通常比较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动态中和系统(Dynesys)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退变性疾病11例,手术方式为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切除或不切除椎间盘,Dynesys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无术中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平均随访18个月,其腰痛、下肢放散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均有显著改善;ODI评分平均改善22.3%,VAS评分平均改善4.1分;参照Nakai标准:优5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81.8%;随访期间无螺钉弯曲、松动或断裂。结论:Dynesy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动力性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28.
1 一般资料 患儿,女,9岁,被重物砸伤头部后右侧肢体麻木2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个月被2米高处掉下的重约10 kg的石膏天花板砸中头部,当时自觉头部及颈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无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大小便异常,在当地医院行颈部CT检查见枢椎左侧椎板骨性赘生物突入椎管并压迫颈脊髓,未行特殊处理.伤后约5 h患儿自觉整个右侧上下肢麻木无力,持筷等精细动作不能,上下肢症状相当,左侧肢体运动感觉及大小便正常,仍然未予特殊治疗.大约6d后症状逐渐缓解,入院时右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9.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指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理基础,引起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等产生压迫,从而导致不同程度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患。前路减压被公认是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000年6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加植骨治疗CSM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念 骨质疏松(OP)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也是引起骨折危险性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骨质疏松”的概念最早由欧洲病理学家Pommer于1885年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