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探讨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手术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于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21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是否手术治疗,分为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手术组)102例,保守治疗组(非手术组)119 例。手术组中男58 例,女44 例;年龄60~85(67.2±3.6)岁;肋骨骨折3~12(5.3±2.1)处。非手术组中男66 例,女53 例;年龄60~84 (66.8±3.2)岁;肋骨骨折2~11 (6.1±2.3)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手术组患者肺部感染(P=0.028),肺不张(P=0.032),呼吸衰竭(P=0.026),主动下床时间(P=0.040),骨折愈合时间(P=0.035),住院时间(P=0.043),治疗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0.028),治疗后5 d VAS (P=0.032),治疗后7 d VAS (P=0.019),术后3个月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P=0.042),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P=0.035)以及术后6个月MVV(P=0.021),FEV1(P=0.026)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对于老年严重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联合应用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较,能够及时有效镇痛,恢复胸廓稳定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治疗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胸骨骨折病例13例,男性11例,女性2例;平均(38.5±6.7)岁。13例胸骨骨折患者均经过急诊处理,检查胸部CT和胸腔超声后收住人院。根据病情收入普通或ICU病房,根据胸骨骨折及其合并损伤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其中10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胸骨骨折,3例选择非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一3年,切口愈合良好,无胸部疼痛,无钛板移位,无胸骨感染发生。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骨骨折方法有效,可以迅速恢复胸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手术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3.
目的建立简易可靠、相对稳定、重复性好的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14只雌性绵羊,体重36.80±3.43kg。用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的方法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观察绵羊心力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大体和电子显微镜下病理改变。结果10只绵羊心力衰竭诱导成功。绵羊心力衰竭模型建立后心排血量从3.74±0.48L/min降低至2.02±0.51L/min(P<0.01),平均动脉压从116.10±14.15mmHg(1kPa=7.5mmHg)降低至68.10±14.72 mmHg(P<0.01),中心静脉压从7.10±2.18mmHg升高至10.70±3.50mmHg(P<0.05),右心室舒张期末压从6.10±3.57mmHg升高至9.90±4.41mmHg(P<0.05),左心房压从8.10±2.13mmHg升高至12.00±4.57mmHg(P<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压从8.50±4.17mmHg升高至13.10±10.64mmHg(P>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结论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简便易行、相对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估心脏辅助装置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中取大隐静脉方法的探讨。方法 自2000年8月~2002年8月,共100例病人行CABG术。自2000年8月~2001年12月,55例病人术中采用连续切口方法取大隐静脉。自2000年12月~2002年8月,45例病人术中采用间断切口方法取大隐静脉。结果 连续切口术中费时短,间断切口术后下肢水肿及继发切口感染率低。结论 间断法优于连续法,间断切口能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但术中牵拉甚,是否影响桥血管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35.
脱细胞牛心包种植人血管混合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脱细胞牛心包上种植人血管混合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血管混合细胞种植在脱细胞牛心包材料上,观察种子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和牛心包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的活性.结果 种子细胞全层覆盖脱细胞牛心包表面,并浸润至组织内部生长;牛心包表面为扁平、片状、分层的细胞覆盖,细胞表面有少量绒毛和纤细的纤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成纤细胞Fibronectin相关抗原呈阳性表达;种子细胞能分泌纤溶活性物质t-PA和PAI-1.结论 人血管混合细胞种植后附着满意,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相容性好,生长状况好,并具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将人血管混合细胞体外动态种植于脱细胞牛心包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 engineered hean valves,TEHVs)并移植入裸鼠体内,观察其生物学特征变化。方法将体外动态构建的TEHVs移植入裸鼠体内,30d时取材,观察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种子细胞的生长行为和生物学特征变化,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的黏附性,TEHVs的生物相容性等参数。结果组织学观察见:细胞数量、分层数较移植前增多,并有大量细胞浸润入TEHVs深层组织内:免疫组化显示:TEHVs上细胞的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Fibronectin相关抗原呈阳性表达;扫描电镜见:裸鼠体内移植后细胞数量较移植前增多,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的网状胶原结构较埋置前增多明显;透射电镜可见:W—P小体、质膜小泡、密斑、密体、微丝等特征性结构。结论TEHVs细胞能够在裸鼠体内定向分化、增殖,生物学特征无改变,TEHVs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