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糖尿病大鼠慢性应激状态下甲状腺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60只大鼠诱发糖尿病后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在施以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以诱发应激状态(4周)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疏肝健脾方、左洛复混悬液、疏肝健脾方+左洛复混悬液灌胃,正常组亦给予蒸馏水灌胃。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甲状腺素T3(FT3)、游离甲状腺素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观察甲状腺组织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的T3、T4、FT3、FT4均明显降低;中西药结合组大鼠的T3、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的T4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有不同程度损伤,各用药组损伤情况介于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结论:疏肝健脾方能对抗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应激状态下并发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对糖尿病大鼠应激状态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血瘀证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纳入的45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本信息和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及下肢动脉病变临床诊查。辨证分型为兼血瘀证组和无血瘀证组。对其中147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病变相关指标检测。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血瘀证之间的关系。结果近7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血瘀证。兼血瘀证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LEA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瘀证组(P〈0.01)。血瘀对DLEAD危险度估计的OR值为4.737。兼血瘀证组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瘀证组(P〈0.01)。结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合并有血瘀。血瘀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指标与其合并症及并发症间的关系,为防治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87例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基线资料、病史的采集和颈动脉ET检测。观察ET参数(Ep、β、AC、PWVβ、AI)与糖尿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与Ep呈正相关,有高血压病者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Ep、β、PWVβ呈正相关,有冠心病者明显高于无冠心病者。糖尿病合并卒中与Ep、β、PWVβ、AI呈正相关,有卒中者明显高于无卒中者。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与Ep、β呈正相关,有下肢动脉病变者明显高于无下肢动脉病变者。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获知颈动脉弹性的减退。糖尿病颈动脉ET参数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卒中、下肢动脉病变等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ET)检测指标与血瘀之间的关系及ET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减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基线资料和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以及颈总动脉ET检测。所有病例都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兼血瘀组和无血瘀组。观察血瘀与颈总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硬化参数β(Stiffness Parameter,β)、动脉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脉搏波传导速度β(Pulse Wave Velocityβ,PWVβ)、管径增大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的相关性。并分析糖尿病患者颈动脉ET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兼血瘀证患者的Ep、硬化参数β、PWVβ明显大于无血瘀证者(P0.001),AC明显小于无血瘀证者(P0.001)。在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因素中,EP、硬化参数β、PWVβ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P0.001),AC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P0.001),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AI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可获知颈动脉弹性的减退。本研究显示兼血瘀证的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较严重。颈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受患者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的现状。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3月问卷调查常住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1 055例,收回有效问卷共901份,有效回收率为85.40%。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 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等。结果 9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524例(58.16%),未伴发高血压377例(41.84%)。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4,P=0.003)。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BMI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9,P<0.001)。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中心性肥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8,P<0.001)。非高血压组患者FBG、HbA1c、血脂达标率均高于高血压组(P<0.0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较多,2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达标率低下,应加强社区综合防治管理2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血糖、血脂的状况。方法收集44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甲减组69例,甲功正常组379例。将44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型。测定患者静脉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 h C肽(2h PCP),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甲减组各中医证型间的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型糖尿病甲减组FBG、2hPG、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甲功正常组(P均<0.05)。2组TG均值≥1.70 mmol/L。2型糖尿病甲减组血清TG水平较甲功正常组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但合并甲减患者的脂代谢紊乱更为明显,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一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身心疾病,常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及各种心理障碍,其中抑郁症最为常见.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心理障碍是糖尿病的14种常见并发症与伴发病之一[1].WHO以来开展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为21.8%~60.8%[2],是正常人群的3倍.因此,糖尿病合并抑郁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慢性胃炎患者寸口六部的脉图,并按中医辨证标准分成脾胃气虚(气虚)、阴虚内热(阴虚)、湿困脾胃(湿困)、肝郁气滞(肝郁)四型。结果表明,证型不同脉形各异,肝郁型多弦脉,阴虚型多滑脉,湿困型脉多弦兼滑,气虛型脉多软而小。证型与左右手两关部脉力有显著相关意义,右关比左关更为明显,气虚型右关脉减弱,湿困型右关脉增强,肝郁型左右两关脉增强,阴虚型左关脉减弱,表明寸口六部分候脏腑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皮注射液抗休克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1982年应用上海中医学院药理教研组研制的青皮注射液,在临床上先后分别对22例(其中6例由曙光医院急诊室提供)休克病例进行治疗(包括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发现该药  相似文献   
20.
采用体外培养的MC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分为治糖保肾颗粒组、贝那普利组、模型组,并设高、中、低三种剂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FN的含量,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LN、CL-Ⅳ的含量.结果 高糖能明显刺激MC增殖,同时促进FN、LN和CL-Ⅳ分泌.而治糖保肾颗粒能抑制MC增殖,抑制MC分泌FN、LN和CL-Ⅳ,并呈一定量效关系.贝那普利也有相似的作用.结论 肾小球系膜细胞是治糖保肾颗粒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抑制细胞外基质聚积可能是该方延缓糖尿病肾病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