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传统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常规需留置T管引流。近年来,随着内镜和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构建组织工程化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生物膜,评价其作为骨膜替代物的可行性及其在牙种植牵引(dental implant distraction,DID)中的作用.方法 取10只山羊设自身对照,通过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nml cell,BMSC)与SIS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膜,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评价SIS的细胞相容性;建立山羊胫骨DID模型,将该牛物膜移植于手术暴露侧,用显微CT和组织学检测评价成骨促进作用.结果 相差显微镜、SEM及ALP活性测定证实BMSC与SIS复合培养后,BMSC生长及功能良好;将构建的生物膜移植于牵引区3个月后检查可见:在显微CT观测窗高设置下,生物膜组仍能看到不连续的新牛骨,而空白对照组无骨质形成;组织学见牵引区有大量新骨形成,主要为编织骨,在空白对照组有骨不连发生,间隙内为纤维结缔组织;在生物膜植入侧的成骨数量及质量与未暴露侧相似.结论 通过复合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牛物膜能够在DID中发挥种子细胞和膜引导成骨的双重作用,明显促进成骨.但对于该膜的转归,特别是所携带的成骨细胞在新骨形成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104.
徐立群  穆向明  孙鹏飞  邓荣 《河北医学》2010,16(10):1203-1205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治的13例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术前确诊11例,手术时确诊2例。除1例保守治疗成功外,余12例均行手术治疗。行小肠切开取石加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术7例,胆囊切除、瘘口修补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单纯行小肠切开取石4例,手术12例中除1例死亡外余均康复出院。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术前通过CT、B超及腹部X线可以确诊。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不强求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总结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 收集1995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1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有无远处转移、确诊方式、治疗及预后等,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女10例、男8例;平均发病年龄20.2岁(3~61岁);肿瘤平均直径4 cm(1.5~6.5 cm);原发部位包括:舌(10例)、颊(5例)、口咽(1例)、上前牙龈(1例)、下前牙龈(1例),其中1例发病初期即有肺转移,1例术后46个月发现肺转移。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均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放疗3例,辅助性化疗1例。患者平均随访33个月(6~75个月),末次随访时,1例早期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19个月,1例复发伴多处肺转移患者死亡,其余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口腔颌面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表现具有其自身特点;确诊依据免疫组织化学及PAS染色;治疗以病灶扩大切除为主,多数病例在病灶彻底切除后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6.
我们对3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血清糖类抗原242(CA242)和癌胚抗原(CEA)的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女13),年龄(21~66)岁,平均40.3岁,系健康查体者,体检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直肠癌组33例(男20,女13),年龄(27~81)岁,平均60.8岁  相似文献   
107.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在义齿基托中抗菌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树脂基托在遮光条件下对口腔常见致病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测定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剂在体外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以各自的MIC作为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义齿基托中的添加基准量,在遮光条件下测定加入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的PMMA义齿基托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结果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5、2.5、20 g/L;3种MIC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PMMA义齿基托对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分别为75.1%、88.7%、50.1%;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了加入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的义齿基托试件上的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比未加抗菌粉的义齿基托试件上的明显减少.结论 遮光条件下,载银纳米二氧化钛粉对3种口腔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粘性放线菌、变形链球菌效果显著,白色念珠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8.
结直肠癌的发生早中期与脾胃关系密切,后期波及于肾,导致五脏虚损。肿瘤属性分为热证、寒证两类,其病理因素涉寒湿、痰火、瘀毒等,具有复杂的病机及证候特点。化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方案的选择与肿瘤的寒热属性密切相关。围方具有多脏腑、多靶点效应,根据寒热虚实,在把握主证的前提下,结合结直肠癌的病机及证候特点,将中药围方制成水丸与化疗相结合,相辅相成,贯穿化疗全程。治疗效应,一方面,增强化疗的效果,另一方面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及化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结直肠癌复发及转移的机会,延长生存期,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以扶正为主的中药重剂治疗介入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将40例介入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中药轻剂,治疗组予中药重剂,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包括抑瘤率、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状况评分以及安全性。结果:肿瘤控制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及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治疗后KPS功能状态有效率治疗组为80%,对照组为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为主的中药重剂治疗介入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进一步缩小或稳定瘤体,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无明显药物毒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0.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提高医护人员洗手和手消毒的依从性。方法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持续质量改进法实施期间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依从性的提高效率进行了观察。结果根据相关洗手指征和标准规定,所实施CQI管理的科室医务人员在实施CQI管理之前洗手率为33.17%;实施CQI管理措施之后,医务人员洗手执行率提高到87.98%(表1)。管理措施实施结果实现了本计划规定的达到80%以上的目标,实施CQI管理前后医务人员洗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提高了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