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7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127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332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01篇
综合类   999篇
预防医学   47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94篇
中国医学   449篇
肿瘤学   17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88年1月,上海市发生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病例30余万,疫情之猖獗,医学史上未见报道。经流行病学、病原学研究证实了流行起因,阐述了促成流行的动因。社会经济学和临床研究分析了该次流行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及流行中病例的临床特点,为控制流行的再度发生,研究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现况调查和人群血清甲肝抗体检测查明,食用毛蚶者罹患率显著高于未食用者,相对危险度18左右。食蚶量越大,罹患率越高;食蚶量越大,显性发病比例愈高;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毛蚶上市后一个月流行发生,间隔期相当于  相似文献   
82.
25例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特点,旨在提高肝移植麻醉的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或静吸复合全麻加硬膜外麻醉,通过无创监测HR、SpO2、ECG、PetCO2、Peak、尿量、鼻温肛温,有创监测AP、CVP、PAP、PCWP、CO、SvO2、中心血温、凝血弹力图、ACT、动脉混合静脉血气、电解质、血糖、乳酸等进行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氧供需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血糖、乳酸、体温的调控和肾功能保护以及无肝期VVB的应用和非VVB的处理。结果 无肝前期重点在于扩充血容量、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无肝期主要预防和纠正低温、心律失常、低血糖、高血钾、低血钙、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无尿或少尿的处理,新肝期主要预防和治疗再灌注综合征。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完善的监控手段,合理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氯供需平衡、酸碱平衡、血气电解质、血糖、体温调控以及肾功能保护和VVB的应用均有助于提高原位肝移植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多呈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率高 ,使肺内血流滞缓 ,影响氧饱和度 ,加重患者的病情。在急性发作期 ,患者气道炎症明显 ,炎性分泌物增加 ,影响气道的通气功能。为探讨红花注射液合鱼腥草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抗凝消炎作用 ,对 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标准 中医辨证参考《中药 (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西医诊断、分级、分期均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标准执行 [2 ]。1 .2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病房 ,共…  相似文献   
84.
葛根芩连汤 ,出自《伤寒论》,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组成 ,主治身热下利 ,是一首解表清里的名方。笔者常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多获满意的疗效。兹录近期治疗的病例 2则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陈某 ,男 ,32岁。 2 0 0 1年 7月 2 0日就诊。大便溏薄 ,日 2~ 4次已 1年余 ,面色萎黄 ,形瘦神疲 ,舌质红、舌苔薄白、舌尖无苔 ,脉濡。经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予方 :葛根 1 5 g,黄连 3 g,黄芩 1 0 g,炒山楂 1 5 g,凤尾草 1 5 g,马齿苋1 5 g,白术 1 0 g,茯苓 1 5 g,黄芪 1 5 g,麦冬 1 0 g,枸杞 1 0 g,陈皮…  相似文献   
85.
朱坤福 《海峡药学》2003,15(6):22-24
目的 论述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制备工艺 ,并观察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78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A,3 9例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10 0 m L ( 10 0 m L·瓶- 1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对照组 B,3 9例 ,用丹参注射液 10 m L~ 12 m L ( 2 m L·支- 1 )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 m L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疗程均为 2 0 d。脑梗死患者 93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C,47例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10 0 m L( 10 0 m L·瓶- 1 )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对照组 D,46例 ,用丹参注射液 10 m L~ 12 m L( 2 m L·支- 1 )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 m L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疗程均为 15 d。 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组 ,症状疗效总有效率 89.7%,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 66.7%,与对照组比较 ,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脑梗死治疗组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85 .1%,与对照组比较 ,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 ( 10 0 m L·瓶 - 1 )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并建立了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盐酸异丙嗪和氯氮(艹卓)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3柱(250×4.60mm,5μm),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胺2.64g,加水1 000mL溶解后,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异丙嗪的线性范围为5.1~60.8μg/mL(r=1.000 0),氯氮(艹卓)的线性范围为5.2~60.4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101.2%.结论:本法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8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并建立了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盐酸异丙嗪和氯氮(?)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3柱(250 ×4.60mm,5μm),甲醇-磷酸盐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胺2.64g,加水1 000mL溶解后,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异丙嗪的线性范围为5.1-60.8μg/mL(r=1.000 0),氯氮(?)的线性范围为5.2-60.4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101.2%。结论:本法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复方制剂的质量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88.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 0mmol/L或餐后2h血糖浓度高于11 1mmol/L[分Ⅰ型,即胰岛素依赖型(IDDM )占5 %~10 % ,属少数;Ⅱ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 )占90 %以上,属绝大多数],自1999年12月至2 0 0 3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消渴方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5 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 3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 5岁;病程1年~2 5年,以5年为多见,全部病例以实验实检查与临床表现确诊。1 2 临床表现:(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2 )初起可…  相似文献   
8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简称病窦(SSS),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障碍或窦房传导阻滞,而导致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表现,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原因不明者约占37%,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出现心悸、胸闷、气短、晕厥等,甚至猝死,临床药物治疗主要是提高心率,近年来对病窦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同步紫杉醇化疗(1次/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18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卡氏评分≥80,中位年龄64岁(36~73岁,3例≥70岁);男性15例,女性3例;鳞癌8例,腺癌7例,分化差的癌3例;ⅢA期4例,ⅢB期14例。放射治疗采用6~8MV加速器,常规分割,总剂量60~70Gy;紫杉醇60mg(14例)或90mg(28~46mg/m^2)每星期一放射治疗前给药1次,共5次,用药前给予预处理。按WHO疗效及毒性标准评价治疗毒性和疗效,以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全组中位随访28个月(4—35个月),无超敏反应。治疗毒性反应包括放射性食管炎13例(1级4例,2级4例,3级5例);放射性肺炎8例(2、3级各4例);1级发热3例;1级皮肤反应2例;1级恶心和1、2级外周神经毒性各1例;白细胞减少6例(1级3例,2级2例,3级1例);血小板减少4例(1级3例,2级1例);贫血7例(1级6例,2级1例)。完全缓解(CR)1/15,部分缓解(PR)10/15,稳定(SD)2/15,进展(PD)2/15,总有效(CR PR)11/15,中位生存期18个月(95%CI12.3,23.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30.2%。结论放射治疗同步紫杉醇化疗(1次/周)60mg(28—38mg/m^2)连续给药5周,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有所改善,但毒性也有所增加,紫杉醇合适的剂量强度及给药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