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51.
52.
以火花源质谱法对吉林人参和高丽人参锗含量对比分析,其结果:锗含量,吉林野山参是高丽红参的2~10倍,吉林园参是高丽红参的2~5倍;吉林园参与高丽园参含量相同;吉林红参与高丽红参含量亦相同。  相似文献   
53.
 分析经60%酒精提取后的人参(人参渣),结果表明每100g干燥品中仍含有人参总皂甙196mg, 其单体皂甙种类与人参根中含有的单体皂甙相同。测出的17种游离氨基酸中有7种必需氨基酸,它们是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笨丙氨酸和赖氨酸。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 素,特别是发现含有锗,说明人参渣有深加工和再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4.
  作者对国产离心薄层层析仪的加样方法进行若干改进后,用于从人参叶总甙中分离人参皂甙,效果较佳,分离出人参皂甙, R(sub) b2(/sub)、R(sub)c(/sub)、20-葡萄糖一R(sub)f(/sub),R(sub)d(/sub)和R(sub)gl。(/sub)其中人参皂甙- 20-葡萄糖- R (sub)r(/sub)为首次自人参叶中获得。关于用国产离心薄层层析仪分离结合2~4 分子糖且粘度大、极性高的人参皂甙的方法,迄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5.
人参二醇组皂甙(PDS)对培养的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呈双向性效应:低浓度使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超射、阈电位、最大舒张电位、最大除极速度等电参数一致增大;高浓度使这些电参数一致减小;无论在低浓度范围,或者在高浓度范围,电参数的改变均随PDS剂量的增大而更加显著。在电位记录前,临时向培养基中加入PDS,只表现对跨膜电活动的抑制效应。而且此效应可被肾上腺素所抵销。以上结果提示人参二醇组皂甙既有膜保获作用也有钙通道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56.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放血前20min静脉注射西洋参茎叶总皂甙(27mg/kg)组鼠(HSPQL)失血后4h肝、肺、脾、心及肾组织中过氧化脂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失血组鼠(HS)。此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总皂甙具有降低失血性休克鼠过氧化脂质含量从而起到保护细胞膜及亚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作用。  相似文献   
57.
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地上茎中以加压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四种单体皂甙,称为人参茎皂甙Ⅳ、Ⅴ、Ⅵ和Ⅷ。经化学及光谱方法鉴定其分别为人参皂甙Rf、Rg1、Rg2和F1。  相似文献   
58.
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从吉林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花蕾中分离出三种人参皂甙(ginsenosides)。通过测定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测定它们的乙酰化物的质谱,以及其化学性质,并与标准品直接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人参皂甙Rg_2(Ⅰ)、Re(Ⅱ)和Rd(Ⅲ)。其中人参皂甙Rg_2为首次从人参花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9.
<正> 作者们对吉林人参(Panax Gins.ng C.A.Mey.)的花及花蕾(系四平制药厂生产“参花晶”的原料)进行了研究。按Shibata方法提得人参花总皂甙,将总皂甙反复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两种单体,暂称为人参皂甙FC_1和FC_2。另将总皂甙用透析膜(C/150型U.S.A)做成的透析袋在无离子水中透析,浓缩透出液至小体积、放置,得白色沉淀,滤集沉淀,TLC检识出现2个主要斑点。再将沉淀物经硅胶干柱层析,展开剂CHCl_3—MeOHH_2O(240:150:40,下层),分离得到两种单体,分别称为人参皂甙FD_1和FE_1。现报道其初步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60.
青蒿琥酯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青蒿琥酯的药理和毒理学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有关文献,综述了我国开发的抗疟新药青蒿琥酯的药理与毒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青蒿琥酯既有高效、速效的抗疟作用,还有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抗炎、松弛平滑肌等作用。药动学研究显示其吸收快、分布广、代谢与排泄快。青蒿琥酯的耐受性好,其毒性作用的靶组织是骨髓造血系统,可逆性的网织红细胞减少是青蒿酯的剂量限制性毒作用,无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