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薄层色谱法对吴茱萸汤浸膏剂中生药材全部进行了鉴别.作为鉴别试验该法可靠。  相似文献   
72.
徐宇  万新 《华西药学杂志》1996,11(4):255-256
用硅胶G板,以氯仿-甲醇(9:1)上行展开,在紫外灯(365nm)下检测后,再用10%硫酸乙醇液显色,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即可同时分离鉴别苏子降气汤制剂中的甘草、前胡和厚朴.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该制剂中上述药材的鉴别。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成骨细胞共育系,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共育系中对人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维共培养模型建立人内皮细胞/成骨细胞(1∶1)共育系,运用噻唑蓝比色法(MTT),分别在1d、3d、5d、7d时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单体培养以及共育系中的增殖情况;同时,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In cell western blot)分别测定人成骨细胞单体培养和共育系中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配体(OPG/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状态下细胞增殖能力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性。结果:从第3天开始,共育系中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优于成骨细胞单体培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细胞培养第8天时分别测定人成骨细胞单体培养组和共育系中OPG/RANKL蛋白的表达,观察到共育系中(10.82±1.08)OPG蛋白表达量明显优于人成骨细胞单体培养组(6.65±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共育系中(7.33±0.22)RANKL蛋白的表达含量与人成骨细胞单体培养(7.37±0.85)时表达无差异。结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两种细胞之间具有相互协同效应;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能通过促进OPG蛋白的表达来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初步评价密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双盲单模拟、多中心的试验设计;以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肝肾不足证诊断标准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口服密骨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3粒/次、2次/d,以及仙灵骨葆胶囊模拟剂,3粒/次、1次/d,疗程6个月;以肝肾不足证侯总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为疗效指标,分别评价积分值的变化和疗效。结果:密骨胶囊组中医证候总积分逐渐下降,第1个月末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仙灵骨葆组从第2个月末开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密骨胶囊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89.57%、控显率为42.61%,仙灵骨葆组分别为92.04%、40.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终点第6个月末时,两组缓解各单项症状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密骨胶囊可明显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不足证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miR-505对阿霉素(ADM)耐药肝癌细胞耐药性及HMGB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建立肝癌细胞MHCC97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HCC97/ADM即为耐药组,培养48 h肝癌亲本细胞为MHCC97亲本细胞组;以MTT法检测MHCC97亲本细胞组及耐药细胞组(MHCC97/ADM细胞)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医院门诊处方常见问题,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处方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12月10950张门诊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医院门诊处方平均每张用药品种数为2.00种,抗菌药使用率平均为25.25%,注射剂使用率平均为18.8%。在10950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45张,不合格率为4.06%。其中,不规范处方216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8.54%;用药不适宜21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7.64%;超常处方17张,占不合格处方3.82%。结论该医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尚有问题存在,仍需加强对处方的管理、审核及干预以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  相似文献   
77.
背景与目的:中国及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的预后显著低于欧美人群,主要是因为肢端型黑色素瘤(acral melanoma,AM)无论是在生物学行为、临床特征、预后以及药物的疗效(主要是免疫治疗)上都差于皮肤型黑色素瘤(cutaneous melanoma,CM)。近5年在MM外科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选择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回顾性分析近5年单中心经手术治疗的AM及CM患者的生存变化和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对2017—2021年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黑色素瘤诊治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M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病史回顾和随访收集患者完整的基本信息、原发灶特点、淋巴灶转移特征和生存状态,剔除黏膜型、原发不明、随访时间短于6个月的病例。通过生存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患者生存的差异和相关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585例黑色素瘤患者,其中AM 397例,CM 188例。中位年龄59(19~89)岁,女性占54%。AM和CM在性别、年龄、原发灶位置、基因突变分布和辅助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Breslow深度、溃疡、淋巴结转移等肿瘤负荷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期为36个月,1、2年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分别为75.6%和61.2%。但两亚型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中RFS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原发灶溃疡(HR=2.265,95% CI:1.257~4.080),NRAS基因突变(HR=1.816,95% CI:1.211~2.725),较晚的N分期(N1、N2、N3相较N0的HR分别为1.850、4.085、4.191);保护因素为女性(HR=0.636,95% CI:0.433~0.933)和上肢原发灶(HR=0.259,95% CI:0.105~0.639)。CM中RFS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原发灶溃疡(HR=4.073,95% CI:1.718~9.654),较晚的N分期(其中N3期的HR=5.482,95% CI:2.385~12.601)。结论:预后分析发现,原发灶的肿瘤负荷仍旧与CM和AM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NRAS基因的突变状态则提示AM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78.
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术后患者病情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对于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 2011-03/2011-10月间,随机抽取62例心脏术后患者,选择入监护室即时动脉血乳酸低于2.0mmol/L的30例患者分为低乳酸组,余32例为高乳酸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和碱性药物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动脉血乳酸、酸碱度和碱剩余的变化趋势。结果低乳酸组1例患者术后左肺不张;高乳酸组1例患者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两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乳酸组患者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碱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P〈0.05),手术后动脉血乳酸、酸碱度(pH)和碱剩余(base excess,BE)波动较大,术后5 h为波动最高峰,术后15~20 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动脉血乳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有一定评估作用,动脉血乳酸较高患者术后早期病情不稳定,需要更多的药物维护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术后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婴幼儿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我中心行根治手术的连续40例法洛四联症婴幼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预充乌司他丁10 000 U/kg,术后三天内每日给予乌司他丁10 000U/kg。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监护室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入监护室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压力峰值(Ppeak)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儿均无住院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和术中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超滤完成后动脉血压高、中心静脉压低,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较少,监护室治疗时间短(均P<0.05)。两组患儿入监护室即时PaCO2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PaO2较高,Ppeak较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短,肺部感染发生例数少。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安全用于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婴幼儿围术期治疗,对患儿心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胃癌伴同时性胃间质瘤八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中最常见的非上皮来源的肿瘤,可以与胃的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同时发生,如癌、类癌及淋巴瘤。1996—2007年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了8例胃癌伴胃间质瘤的患者,现将其诊治及预后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