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红蛋白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1例紫绀型CHD按血红蛋白值随机分为A组(180-200g/L)、B组(200-220g/L)及C组(〉220g/L),分析各组临床病理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血红蛋白增高患者中原发病为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占81.32%。法洛四联症患者McGoon值与血红蛋白计数呈正性相关(P〈0.01)。A组体-肺侧支阳性例数较C组高(P〈0.01)。血红蛋白计数与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化标准值呈正性线性关系(P〈0.0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性线性关系(P〈0.01)。19例患者尿蛋白异常,占21.11%,3组间尿蛋白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红蛋白增高与原发病、肺血管和侧支情况有关,可伴有血液系统、凝血功能和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婴幼儿的心肺保护作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于我中心行根治手术的连续40例法洛四联症婴幼儿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预充乌司他丁10 000 U/kg,术后三天内每日给予乌司他丁10 000U/kg。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监护室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入监护室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压力峰值(Ppeak)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儿均无住院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和术中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超滤完成后动脉血压高、中心静脉压低,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较少,监护室治疗时间短(均P<0.05)。两组患儿入监护室即时PaCO2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患儿PaO2较高,Ppeak较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短,肺部感染发生例数少。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安全用于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婴幼儿围术期治疗,对患儿心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术后患者病情的评估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对于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 2011-03/2011-10月间,随机抽取62例心脏术后患者,选择入监护室即时动脉血乳酸低于2.0mmol/L的30例患者分为低乳酸组,余32例为高乳酸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和碱性药物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动脉血乳酸、酸碱度和碱剩余的变化趋势。结果低乳酸组1例患者术后左肺不张;高乳酸组1例患者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两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乳酸组患者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碱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P〈0.05),手术后动脉血乳酸、酸碱度(pH)和碱剩余(base excess,BE)波动较大,术后5 h为波动最高峰,术后15~20 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动脉血乳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有一定评估作用,动脉血乳酸较高患者术后早期病情不稳定,需要更多的药物维护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术后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52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行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40例为双向Glenn手术后行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等。结果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8%。其中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0例治愈出院。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40例肌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12例),但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93%±3%vs.94%±3%)、死亡率(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2.5%vs.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5例(90%),随访时间6~5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3个月,存活患者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结论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血流动力学更符合生理血流动力学特点,手术操作简捷,是不能进行双心室治疗时的有效手术术式;分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较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手术适应证广泛,术后恢复较好,更易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婴幼儿急诊心脏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前机械通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9-03月以来于作者中心急诊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按术前是否给予机械通气分为呼吸机组(30例)和常规组(35例)。观察和随访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入监护室即时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oxygen 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pappen-heimer CO2,PCO2)、乳酸(lactic acid,LAC)和酸碱度(pH);两组患者手术后呼吸相关指标和恢复情况包括:入监护室即时气道压力峰值(Ppeak);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死亡5例(7.69%)。呼吸机组死亡2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15例效果良好;常规组死亡3例,余均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20例效果良好。与常规组比较,呼吸机组患儿入监护室即时动脉血PaO2明显较低、Ppeak较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监护室滞留时间较长(P均<0.05),两组PCO2、LAC、pH、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急诊心脏手术风险大。术前机械通气患儿术后早期呼吸功能差,恢复缓慢,但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无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带单瓣自体心包补片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一07/2010-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其中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2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TOF+PA)12例,右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总医院70例心脏病(包括心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行心脏手术后发生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对感染切口的处理方法不同,将70例切口感染(切口长度>5 cm)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封闭负压引流组:35例,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技术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处理感染切口。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切口感染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无死亡。封闭负压引流组大多数患者经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感染切口渗出物明显减少,肉芽填充良好;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vs.60.0%,P<0.05)。封闭负压引流组患者切口感染持续时间[(12.9±3.4)d vs.(14.8±4.1)d;t=-2.094,P=0.040)],抗生素使用时间[(7.0±1.5)d vs.(8.3±1.9)d;t=-2.920,P=0.005)]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负压引流组术后随访15例(42.9%),随访时间3个月,伤口愈合良好;失访20例。结论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效果好、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与常规治疗方法接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SCT)在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中的应用价值,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对186例CCHD患者同期行DSCT和TTE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在心内异常解剖、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证实心血管畸形共538处。DSCT检出506处,检出率为94.1%,TTE检出497处,检出率 为9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联合检查检出529处,检出率达98.3%,明显高于单项检查(P<0.01)。其中,①心脏部分畸形:共 209处,DSCT检出190处,检出率为90.9%,TTE检出200处,检出率为 9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异常:共103 处,DSCT检出94 处,检出率为91.3%,TTE检出91处,检出率为88.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大血管部分畸形:共226处,DSCT检出222处,检出率为98.2%,TTE检出 206处,检出率为9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SCT检出率显著高于TTE。结论: ①DSCT诊断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率高于TTE,对可疑并发大血管畸形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应作为常规检查手段;②DSCT与TTE联合应用可提高CCHD术前诊断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纤维支气管镜治疗20 kg以下心脏术后患儿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该中心2009年3月~2010年5月同期入院手术治疗的20 kg以下心脏患儿随机分为两部分,设置每部分中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患儿分别FB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儿体温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并发症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二次或多次气管插管例数.结果 FB组所有患儿均安全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所有患儿恢复良好.对照组1例惠儿术后第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患儿恢复良好.FB组患儿体温及白细胞计数较早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FB组患者并发症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FB组二次或多次气管插管较对照组数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纤维支管镜治疗20 kg以下心脏术后小儿肺部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治愈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