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17篇
  免费   1821篇
  国内免费   1082篇
耳鼻咽喉   292篇
儿科学   390篇
妇产科学   170篇
基础医学   1499篇
口腔科学   364篇
临床医学   4370篇
内科学   2785篇
皮肤病学   305篇
神经病学   969篇
特种医学   11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323篇
综合类   9018篇
预防医学   3917篇
眼科学   392篇
药学   3759篇
  29篇
中国医学   3590篇
肿瘤学   843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703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530篇
  2020年   687篇
  2019年   795篇
  2018年   768篇
  2017年   487篇
  2016年   638篇
  2015年   721篇
  2014年   1609篇
  2013年   1373篇
  2012年   1853篇
  2011年   1867篇
  2010年   1847篇
  2009年   1684篇
  2008年   1713篇
  2007年   1658篇
  2006年   1590篇
  2005年   1378篇
  2004年   1317篇
  2003年   1196篇
  2002年   1015篇
  2001年   1124篇
  2000年   901篇
  1999年   848篇
  1998年   667篇
  1997年   634篇
  1996年   667篇
  1995年   595篇
  1994年   514篇
  1993年   420篇
  1992年   441篇
  1991年   351篇
  1990年   360篇
  1989年   369篇
  1988年   313篇
  1987年   280篇
  1986年   245篇
  1985年   202篇
  1984年   181篇
  1983年   158篇
  1982年   135篇
  1981年   110篇
  1980年   96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30篇
  1959年   41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通过320排CT动态容积4D-CTA成像技术分析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构建与脑出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对97例cAVM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4D-CTA影像图像研究cAVM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畸形血管团等不同血管构建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不同血管构建的cAVM患者出血比率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97例患者中,脑出血66例,出血率68%.cAVM供血动脉数目、畸形血管团大小与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cAVM引流静脉(数目、是否狭窄、引流部位)、cAVM畸形血管团部位及cAVM是否伴发动脉瘤与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4D-CTA动态容积成像技术能够清楚显示cAVM血管构建特征,对判断cAVM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身麻醉下行皮瓣移植术患者,ASAⅠ级,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n=25)和对照组(N组,n=25)。D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 min右美托咪定0.6μg·kg-1静脉泵注(10 min内泵注完毕),N组患者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呛咳例数及躁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和心率D组明显低于N组(P<0.05);躁动评分和呛咳例数D组显著低于N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皮瓣移植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和患者呛咳、躁动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40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0例以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试验组70例,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急性和慢性阑尾炎是胃肠外科常见疾病,急性阑尾炎主要因阑尾管腔阻塞及细菌侵入所致,而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治疗主要采取阑尾切除术,同时阑尾切除术也是普外科实施例数最多的手术[1]。笔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慢性阑尾炎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uin type1,SIRT1)是一种细胞代谢辅酶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通过转录调控,参与基因转录、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的调节,具有延长生物寿命和延缓多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发展的作用,在抗衰老研究领域备受关注。近年的研究显示SIRT1在眼科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眼表疾病、青光眼、白内障、葡萄膜炎以及眼底病等,针对SIRT1活性的促进可能成为眼科新型药物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SIRT1与眼科疾病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6.
为考察利培酮微球中结晶型药物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利培酮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外观和截面,并建立了X-射线衍射法定量测定微球中结晶型药物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制备的微球其内部药物结晶的形态和数量不同,结晶型药物含量越高体外释药停滞期越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探讨凋亡相关蛋白在口腔白斑病变过程中细胞凋亡状况和凋亡蛋白 Bcl-2、Bax 的表达的研究,探讨白斑发病机制及恶变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与正常口腔粘膜对照,观察分析29例口腔白斑中 Bcl-2、Bax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上皮异常增生各组的凋亡指数均高于正常,Bcl-2、Bax 在上皮单纯增生、异常增生显过度表达,表达强度、分布也发生了改变。结论癌前病变中,上皮细胞凋亡状况发生了改变,Bcl-2可能对增生组织向恶变的转化发挥阶段性的促进作用,促凋亡因子 Bax 作用加强;凋亡因子的发挥即相互协同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比较环丙沙星(CIP)、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LFchimera)单用及二者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密度感知(QS)系统信号分子(AHL)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01为实验菌株,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01)、CIP(0.04 μg·mL-1)组、LFchimera(0.25 μmol·L-1)组、LFchimera(1.00 μmol·L“)组、CIP(0.04 μg· mL-1)±LFchimera(1.00 μmol·L-1)组,分别定量测定并比较各组PA01生物被膜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PA01生物膜定量表达(A590) (1.511 3±0.031 8)及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A420) (0.502 5±0.028 3)比较,CIP(0.04 μ,g·mL-1)组(1.073 3±0.010 9,0.245 3±0.014 0)、LFchimera(0.25 μmol·L-1)组(1.065 5±0.011 4,0.235 9±0.010 7)、LFchimera(1.00 μmol·L-1)组(0.665 3±0.012 9,0.108 6±0.007 0)和CIP(0.04 μg·mL-1)± LFchimera(1.00 μmol·L-1)组(0.122 1 ±0.013 0,0.048 2±0.005 4)均下降(均P<0.05);CIP(0.04 μg·mL-1)组和LFchimera(0.25 μmol·L-1)组比较,PAO1生物膜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Fchimera(1.00 μmol·L-1)组PA01的生物膜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较LFchimera(0.25 μmol·L-1)组和CIP(0.04 μg·mL-1)组均降低(均P<0.05);CIP(0.04ug·mL-1)±LFchimera(1.00 μmol·L-1)组和各单独用药组比较,PAO1生物膜的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亚抑菌浓度的CIP和LFchimera都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QS系统信号分子的生成有抑制作用,且提高LFchimera浓度可加强抑制作用;CIP与LFchimera联用能增强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QS系统信号分子的生成实现.  相似文献   
999.
2011—2013年监利县第二人民医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监利县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为加强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麻醉药品销售总金额逐年递增,销售金额排序居前列的是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呈明显下降趋势;用药频度排序居前列的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限定日费用最高的是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结论:临床各科室对麻醉药品的使用比较合理,但应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的治疗中合理使用麻醉药品。  相似文献   
1000.
探讨氧化应激对于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发生慢性肝脏损害的影响。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因打鼾及睡眠障碍就诊于呼吸科门诊的30例患者,均进行多道睡眠图(PSG),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监测30例OSAHS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水平,并监测患者体质量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sIT90)、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睡眠指标。OSAHS患者根据AHI分为中度14例、重度16例。OSAH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ALT、AST、MDA水平明显升高 (P<005)。OSAHS患者血清ALT、AST水平与MSaO2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7、0115,P<005),OSAHS患者的血清MDA水平与sIT90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35)。16例重度OSAHS患者经CPAP治疗2个月后血清ALT、AST、MDA明显降低(P<005)。间歇缺氧导致氧化性应激产物如MDA增加,MDA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肝损害存在正相关,CPAP治疗后改善间断缺氧状态,进而改善肝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