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45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脏能量代谢及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 采用 60% 脂肪的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3 周复制IR 大鼠模型。将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罗格列酮 组(5 mg·kg-1)以及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1.65、4.96、14.86 g·kg-1),每组6 只。灌胃给药,每天1 次, 连续给药干预16 周。测定IR 相关指标: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值,计算IR 指数;建立 HPLC 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采用ELISA 法测 定大鼠肝组织中的FFA 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HE 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模型复制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FINS、FPG 水平及 IR 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中ATP、ADP、AMP、FFA 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给药干预结 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FINS、FPG 水平及IR 指数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中ATP、ADP、 AMP 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FFA 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TC、TG 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肝 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脂肪变性,并存在大量脂滴。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FINS 水平及IR 指数均明 显降低(P<0.05,P<0.01),罗格列酮组大鼠的FPG 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给药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DP、 AMP 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中ATP 含量明显升高 (P<0.05、P<0.01);罗格列酮组及葛根芩连汤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中FFA 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 葛根芩连汤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 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罗格列酮组及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 大鼠血清TG 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减轻,且脂滴减 少,病理损伤得到改善。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能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并降低FFA 水平,从而改善肝脏脂质代谢 紊乱,恢复脂质与能量平衡,从而起到改善IR 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吴茱萸水提物给药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吴茱萸水提液给药对大鼠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吴茱萸水提物按0.385 7 g·kg-1给SD大鼠连续灌胃33 d,收集尿液,通过Agilent1200 6410三重四极杆质谱对尿液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全扫描分析,SIMCA-P软件经过PCA,PLS-DA分析。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尿液代谢物白细胞三烯,棕榈酰乙醇胺,二十二碳六烯酸,8(R)-氢过氧亚油酸/花生酸等有明显变化。结论:吴茱萸水提物灌胃对正常大鼠机体代谢产生影响,为进一步阐释吴茱萸的药性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84.
根据《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GB12331-90),对燕化公司8个厂、36个车间130个有毒作业岗位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零级岗位点92.3%,一级岗位占1.5%,二级岗位占3.9%,三级岗位占2.3%。  相似文献   
85.
病例报告患者熊××,女性,13岁。因反复浮肿、尿少两年,加重20天,于1983年8月4日入院。患病两年来,间断服用强的松治疗。入院前曾在某医院,按“慢性肾炎,尿毒症”用强的松,利尿剂及抗生素等治疗半月。住院期间,一度出现剧烈头痛、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测血压,高达210/170  相似文献   
86.
87.
患者女,68岁。因鲜血便一天就诊。患者当日上午10时左右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鲜血便,至下午4时就诊时共解鲜血便5次,每次量约150~200ml,均为鲜红色,有少量血块伴有轻度头晕及心慌,无恶心呕吐,无腹痛发热等。既往体健。查体:急性病容,脉搏95次/分,血压  相似文献   
88.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检测多以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为主,但随着研究的深入,GC在食品、化工和临床应用中所表现出的弊端也越发突出。通过对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超高效合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UPC~2)适用于对脂质的高效分析。UPC~2是近五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色谱分离技术,而SCFAs的水平与人体多种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相关联,因此将UPC~2运用于SCFAs的检测将有助于国内外学者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也有助于指导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回顾了SCFAs近十年来的相关研究,分析了GC和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在SCFAs检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介绍了UPC~2的发展历程、基本特性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应用于SCFAs检测分析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归纳了UPC~2应用于粪便、血清中SCFAs检测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指出了样品预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对UPC~2检测SCFAs进行方法学的研究展望。着重探讨了提取溶剂、流动相、辅助溶剂对色谱行为的影响以及UPC~2色谱柱的理化性质、类型和选择。简述了碱性改性剂、酸性改性剂、盐类改性剂的选择,以期为SCFAs的研究提供高效、简便、环保、经济的检测技术,为临床大规模样品的快速检测提供更具优势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微小RNA 202(miR-202)和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行切除术的膀胱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组织(n=120)及癌旁正常组织(n=120),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Sox9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02和Sox9表达量,观察两组组织中miR-202、Sox9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二者相关性及与病人预后关系.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Sox9阳性表达率为70.83%,癌旁组织为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组织中miR-202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Sox9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202、Sox9表达与年龄、性别、肌层浸润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miR-202和Sox9表达呈负相关性(r=?0.835,P=0.000);膀胱癌组织中miR-202高表达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48.61±1.82)个月,高于低表达组的(37.99±2.47)个月(P<0.05),miR-202高表达病人预后5年生存率为52.94%,高于低表达组的30.77%(P<0.05);Sox9高表达病人中位生存时间为(39.78±2.60)个月,低于低表达组的(49.62±1.90)个月(P<0.05),Sox9高表达病人预后5年生存率为38.18%,低于低表达组的60.00%(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Sox9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iR-202是影响膀胱癌病人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膀胱癌组织中miR-202低表达,Sox9高表达,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与病人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miR-202低表达与Sox9高表达生存期短,预后差,可能作为膀胱癌预后评估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尿道成像在尿道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前尿道狭窄患者65例,其中30例行MSCT尿道造影检查(MSCT组),35例行传统X尿道造影检查(X线组),两组均行经尿道冷刀内切开术,对比两组诊治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尿道狭窄长度测定结果与术中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组中转开放手术比例明显低于X线组(P﹤0.05)。MSCT组尿道狭窄或闭锁解剖结构显示情况优于X线组。结论 MSCT尿道成像能够清晰呈现尿道解剖结构,对尿道狭窄的诊断及手术指导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