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的毛坯出来以后,如何进行修改,笔者在《从写作实践谈论文的修改》和《从写作实践再谈论文的修改》中已就标题、内容、词语和前言、布局、结语等作了介绍,现就提纲、主题和篇幅三个方面,再谈点滴之得,或许对初学写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系清·王维德所撰<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治疗寒凝血脉、阳虚气弱、经络阻滞等外科阴证的主要方剂.笔者用其治疗外科及骨科其它病证,亦获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SIRS、MODS患者的CD62P、CD63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结果SIRS、MODS患者的CD62P、CD6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ODS组CD62P、CD63高于SIRS组(P<0.01);死亡组CD62P、CD63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SIRS、MODS患者血小板活化明显,血小板活化程度与病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细胞因子的变化和这两者的关系及它们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50例危重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素和血浆TNF、IL-6水平。结果:危重病组TT3、TSH、FT3、TT4均低于对照组,血浆TNF、IL-6水平高于对照组;MODS组TT3、TSH、FT3、TT4低于非MODS组,血浆TNF、IL-6水平均高于非MODS组;死亡组TT3、TSH、FT3、TT4均低于存活组,血浆TNF、IL-6水平均高于存活组;TT3、FT3与TNF、IL-6呈负相关。结论:危重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两者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 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病理生理特征为机体免疫细胞释放过量炎症介质,引发瀑布效应形成的全身炎性反应而对远隔器官造成损害〔1〕。研究表明,血清脂蛋白对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有调节功能〔2〕;而细胞因子介导的急症反应会影响机体脂质代谢〔3〕。本研究旨在探讨SIRS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IL 6 )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ICU 2 0 0 1年10月—2 0 0 2年9月收治的5 2例确诊为SIR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SIRS诊…  相似文献   
17.
辨病施治是治疗模式之一。笔者曾治一例胃黏膜脱垂经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投升陷降逆汤(见《中医杂志》1994年第2期),10剂后诸证消失,后因过度操劳而复发,仍用原方,15剂而安。又如4例白细胞减少症,用三棱补血汤(见《中医杂志》1985年第12期)加味,7—10剂后头昏乏力消失,且复查白细胞全部正常。然辨病施治不能完全代替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CD25+Treg)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7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第1、4天和第7~10天CD4+CD25+叉头转录基因P3(FoxP3)/CD4+比例和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结果 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平均年龄(69.2±7.5)岁,28 d病死率为53.3%.(1)休克死亡组与生存组CD4+CD25+FoxP3/CD4+比较,第1天(1.76±0.31)对(1.68±0.24)%,第4天(1.94±0.32)%对(1.82±0.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0天休克死亡组(2.65±0.28)%,明显高于存活组(1.7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P<0.01);(2)死亡组第4天和第7~10天HLA-DR表达持续低下,显著低于生存组(t=7.29,t=16.80,均P<0.01),并分别与CD4+CD25+FoxP3/CD4+比例呈显著负相关(r=-0.39,P<0.05;r=-0.58,P<0.01);(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患者第7~10天CD4+CD25+FoxP3/CD4+(OR=3.47,95%CI:1.33~10.0)和HLA-DR(OR=0.27,95%CI:0.14~0.73)是影响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CD4+CD25+Treg持续上升,提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脓毒症休克死亡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①事情发生在1984年天津市某县城一居民家庭里,傍晚,李会计干了一天活儿,颇有疲劳感,步态飘飘然,有如踏上了随风荡振的小船儿,一心想干完活儿后睡上一觉,好好休息一下,不料未等活儿干完就力不从心晕倒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的水平,及其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在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56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脓毒症组34例,脓毒症并MODS组22例)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中ICAM-1和E-选择素的水平,并对其与MOD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组和脓毒症并MODS组血浆可溶性ICAM-1和E-选择素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并MODS组息血浆可溶性ICAM-1和E-选择素的水平与MODS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浆中可溶性ICAM-1和E-选择组可作为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与MODS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对脓毒症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