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为探寻噻二唑衍生物与其过渡金属配合物抑菌活性情况。方法 :以四个取代 1、3、4 -噻二唑为配体 ,与过渡金属铜、钴配位 ,共合成八种新的金属配合物。配体结构被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证实。配合物的结构与配位情况 ,由红外光谱及原子吸收分析数据 ,进行了推断与计算。对所有配合物进行了初步抑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 :钴配合物的抑菌活性高于铜配合物。结论 :噻二唑衍生物可以制成金属配合物用于杀菌抑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在抗炎及增强免疫功能等药效方面的差别。方法分别以昆明种小鼠建立炎症和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分别对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设立大、小剂量组;采用经典的小鼠耳肿实验和血管通透性实验验证金叶败毒方的抗炎功效,而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和溶血素测定实验为反映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与传统饮片均有抗炎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且两种制剂之大剂量组疗效均优于小剂量组;免煎颗粒大剂量组的抗炎功效与传统饮片小剂量组相当。结论金叶败毒方之免煎颗粒具有与传统饮片相同的抗炎与增强免疫功能的功效,适当增加其剂量可望达到与传统饮片同等强度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3.
补血养颜合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补血养颜合剂有效成份的工艺条件。方法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以干膏率为考核指标 ,优选鹿茸等药材提取工艺条件 ,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以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成分进行考察影响水煮的药材粒径、煎煮时间和用水量 3因素。结果 :鹿茸等药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10倍量水提取 3次 ,每次 2.5h。其余药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药材粒径小于 1cm ,水煮 2次 ,分别为 2.5,1 .5h ,加水量依次为 10倍和8倍。结论 :利用最佳工艺条件能充分有效的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14.
微米黄连的溶出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丽君  陆付耳  邹欣  魏世超 《医药导报》2004,23(6):0377-0379
目的:研究黄连3种微粒的溶出性。方法:选用3因素(粒径、加水量、溶出时间)、3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用苦味酸离子对萃取法测定黄连中的季铵碱溶出量。结果:粒径6.4~57.0 μm的微粉,5 min,45倍水量溶出性能最佳,粒径<6.4 μm的微粉溶出性较差。结论:粒径6.4~57.0 μm的黄连微粉直接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酒精和高脂饲养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酒精和高脂饲养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浓度酒精灌胃合并高脂饮食饲养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大黄素治疗.通过检测血清肝酶活性、肝组织匀浆脂质含量(TG)和肝脏组织学变化,观察不同剂量大黄素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与正常组和二甲双胍组作对照.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肝酶活性、血脂和肝组织TG含量明显升高;大黄素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显著减轻,肝碱性磷酸酶和g-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血脂和肝组织TG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黄素对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ASCO分型中不同亚型之间的TCD特点及微栓子的阳性率。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9例,进行ASCO分型。所有患者进行TCD检查以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微栓子(MES)监测1 h,比较各分型之间有无狭窄、狭窄程度、PI(搏动指数)变化及MES阳性率。结果 A组出现狭窄的几率为71.83%,S组55%,S(61.67%)的PI增高比A(22.54%)明显;小血管病变组微栓子阳性率为15%,心源性病变患者26.67%,动脉粥样硬化组为28.17%,其中A1组MES阳性率为36.59%,A3为16.67%。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小血管病变患者,小血管病变组PI增高。MES阳性率与脑梗死类型有关,小血管病变患者的MES阳性率明显低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病变患者,且MES阳性率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古训瑚  王伟  徐丽君 《广东医学》2014,35(4):620-623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除年龄、种族、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吸烟、肥胖等传统高危因素外,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及炎症反应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Hp、颈动脉彩超来探讨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徐丽君 《当代护士》2021,28(7):106-107
目的 分析脑出血昏迷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对提升其促醒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形成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4月—2019年9月本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58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数据值调查,区分分组方法参考随机数字表方式,各个组别归入29例,实验组选择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对照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服务,统计患者促醒效果评估结果及并发症调查结果、患者家属满意状况调查结果.结果 各个组别护理干预前GCS评估分值经对比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护理干预4周后GCS评估分值高于护理干预前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脑出血昏迷患者选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改善其促醒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活性的变化和意义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HO-1诱导剂组和乌司他丁组,后3组大鼠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法诱导SAP模型,其中HO-1诱导剂组和乌司他丁组于造模后5 min分别静脉注射牛血晶素和乌司他丁,而SAP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的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HO-1的表达量。结果: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出现明显的肺损伤,但2个治疗组的肺损伤情况明显好于SAP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术后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MPO活性及HO-1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基本呈随时间延长的增加趋势;与SAP模型组比较,2个治疗组肺组织湿/干重比、MPO活性降低,HO-1的表达量升高(均P<0.05);2个治疗组间比较,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SAP大鼠肺组织HO-1活性与肺组织MPO活性和湿/干重比均呈明显负相关(r=-0.79,-0.77,均P<0.05)。结论:SAP大鼠肺组织HO-1活性增高,应用HO-1诱导剂增加肺组HO-1活性能减轻SAP急性肺损伤,乌司他丁对SAP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也可能部分与升高HO-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