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2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178篇
耳鼻咽喉   245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246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847篇
内科学   517篇
皮肤病学   120篇
神经病学   171篇
特种医学   2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49篇
综合类   2050篇
预防医学   1043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615篇
  4篇
中国医学   758篇
肿瘤学   11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12.
研究背景:在过去10年间,Glasgow地区新生儿戒断综合征(NAS)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女王皇家妇产科医院特殊监护婴儿病房(SCBU)收治的患儿中,有17%即为该病。目的:对比阿片类替代物(硫酸吗啡)疗法和现行的标准疗法(苯巴比妥)对于NAS的疗效。初级研究终点是药物治疗的疗程,次级终点是需要进行附  相似文献   
13.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离和纯化2种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单个血管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透射电镜可见增生性瘢痕中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有内皮细胞脱落。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DGF、ET-1、VEGF、FGF2的水平分别为(60±8)、(30±4)、(0.12±0.03)、(52±5)、(18.1±1.2)μg/个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减退,可能与瘢痕中胶原的大量产生和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有时尽管诊断相同,但滞留时间却不同,本文对比研究儿科重症监护室内长期滞留患儿和其他患儿的差异,对比内容包括: 患病初发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过去6年内所有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年龄在1-18岁且监护达30 d 以上的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长期滞留患者为病例组,其他进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且与病例组诊断相同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情况。入住重症监护室  相似文献   
15.
进行性单侧面部萎缩(PFH)为一种较常见疾病,其发病随着患侧头面部皮下组织(包括脂肪、肌肉和骨骼)的萎缩而出现特征性皮肤色素沉着。已有假说认为,PFH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有关。然而,本文报道1例两个单卵双生男性双胞胎中仅1人发病,此结果令遗传假说失去可信性。PFH常在20岁前后发病,临床症状类似线性硬皮症。PFH可并发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部疾病和牙齿疾病。PFH患者的治疗以长期随访为主,密切关注躯体障碍情况,预防心理障碍。PFH发作被控制后,以对症治疗和外科整形治疗为主。结论:此单卵双生双胞胎中,仅一人患PF…  相似文献   
16.
槟榔红脉穗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鉴定会于1986年12月17至18日在海南琼海县召开。这是由广东省中药(南药)研究所承担,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植保系参加研究的课题。为国家医药局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药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工程师、农艺师、技术人员共30人参加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作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疾病,已上升为老年病中的第一位,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患者已超过1.6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76例胸外伤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76例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者中70例经治疗后痊愈,治愈率92.11%;死亡6例,死亡率7.89%,其中1例为大血管损伤,2例死于重度颅脑损伤,2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成功救治胸外伤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背景内镜下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已是广泛接受的处理胆管结石的方法,但在伴有胆囊结石的老龄患者,是否还需要行胆囊切除尚无定论。方法EST取石术后,将178例年龄〉60岁的胆道结石随机分为2组:择期胆囊切除组(89例)和保留胆囊组(89例),研究的一级终点(primary endpoint)是胆管结石或胆囊病症复发。结果择期胆囊切除组中,有6例发生胆道病症(胆管炎5例、上腹痛1例);保留胆囊组中,21例再次发生胆道病症,包括胆管结石复发并发胆管炎13例、上腹痛2例、黄疸1例和急性胆囊炎5例(10grank检验,P=0.001)。在5年随访中,择期胆囊切除组和胆囊保留组发生胆道病症的累积概率分别为5.8%(95%CI,2.4%-13.3%)和25.4%(95%cI,17.3%-36.5%)。82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手术16例(19.5%)。保留胆囊组患者的死亡人数高于择期胆囊切除组(分别为19例和11例,P=0.123)。结论在EST胆管取石后,胆囊切除术可以降低胆道病症的发生,应该被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年6月~2005年11月共收治17例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取椎板扩大开窗、椎间颗粒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5年(平均19.7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4.1%;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组织摘除不彻底,神经根粘连,并伴随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认真细致地进行手术操作,可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取得优良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