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目的检测过表达miR-195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T98G增殖的影响,探讨miRNA-195在胶质瘤发病过程中可能机制。方法用合成的miR-195模拟物,转染miR-195表达水平较低的人神经胶质瘤细胞T98G,用MTT、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分别检测T98G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 miR-195模拟物转染T98G后,成熟miR-195明显升高(P<0.05)。在T98G中过表达miR-195后,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过表达miR-195能促进T98G细胞的凋亡和下调细胞BCL-2的表达。结论过表达miR-195能显著促进T98G细胞凋亡,提示miR-195可能对胶质瘤的治疗起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融合内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间盘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结果该术式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95%。结论采用经椎弓峡部单侧开窗腰椎问摘除,加单侧融合固定可有效地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腰椎的后柱结构从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减少邻近节段椎问盘退变。  相似文献   
23.
背景:脊柱结核外科干预治疗中如何有效修复破坏之椎体,是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目的:探讨国内目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骨缺损修复方法、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及新进展。方法:CNKI数据库检索2006/2010-01-01五年间相关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文献,先检索关键词"脊柱结核",再分别以:"内固定","植骨","人工骨(材料)","钛网","骨水泥","人工椎体",为关键词在以上数据中检索,根据入选条件,选择相关文献,对其文献报道病例、手术方法(包括骨修复方法)、疗效(包括治愈率、复发率、Cobb角纠正)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自体骨(髂骨、肋骨)是脊柱结核目前骨缺损的主要修复来源,其次是钛网植骨,人工骨及人工椎体少量用于临床治疗。提示,自体骨仍是脊柱结核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来源,是钛网植骨次之,人工骨及人工椎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将来植骨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24.
微创系统横突间入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1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借助可扩张通道管脊柱微创系统,横突间入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11例病例采用横突间入路,借助可扩张通道管脊柱微创系统完成神经根的探查、松解和髓核的摘除。结果术后神经根压迫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良率为91%(10/11)。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腰椎不稳定表现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借助可扩张通道管脊柱微创系统,采用横突间入路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与常规手术相比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不累及椎管、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突触黏附分子NECL4对Ca~(2+)-CaMKII-CDC42信号通路和树突棘数量的影响。方法以Necl4全身性敲除小鼠为研究对象,对8周龄的Necl4野生(WT)及敲除(KO)小鼠脑组织进行高尔基染色,对大脑皮质第Ⅱ/Ⅲ层椎体神经元二级树突上树突棘密度进行统计。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对Ca~(2+)-CaMKII信号通路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包括CDC42、Rac1、RhoA、H-Ras、ERK等信号蛋白。结果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Necl4敲除小鼠大脑皮质第Ⅱ/Ⅲ层椎体神经元二级树突上树突棘数量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减少(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aMKIIα(P0.05)及phospho-CaMKIIα(Thr286)(P0.05)在Necl4敲除小鼠中表达降低,CaMKIIα的下游信号分子CDC42的mRNA水平(P0.05)和蛋白水平(P0.05)在Necl4敲除小鼠中均表达降低。结论 NECL4通过Ca~(2+)-CaMKII-CDC42信号通路对小鼠大脑皮质树突棘数量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Polycomb家族成员NSPc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检测。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人NSPc1编码区全长序列并插入到pET-43.1a(+)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融合蛋白HIS-NSPc1。利用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含有的6×His 标签进行亲和纯化。用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人NSPc1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结果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人NSPc1重组蛋白,纯度达95%,用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了相应兔源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实验中该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内源及外源性NSPc1蛋白。结论 原核表达的NSPc1融合蛋白可以被纯化,并具有足够的蛋白免疫原性,所制备的相应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运用于NSPc1基因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27.
经皮椎体成形102例中22例骨水泥渗漏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流动性性状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出现渗漏比例较高,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减少骨水泥渗漏概率,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目的:回顾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的骨水泥渗漏情况,总结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措施.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2例131个椎体,在X射线机透视下定位伤椎,经单侧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注入骨水泥,至填充、弥散满意后3~5 min,拔出穿刺针.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90例疼痛完全消失,8例疼痛明显减轻,4例疼痛减轻,无疼痛加重患者.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22例,其中3例渗漏于椎管内,无急性脊髓压迫症状;5例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无明显大血管侵蚀症状;4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出现单侧神经根刺激性症状,出现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给予脱水、地塞米松以及神经营养,卧床休养治疗后缓解.渗漏至椎体外周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明显肺内散在点状骨水泥渗漏1例,无明显呼吸症状;3例沿椎旁静脉扩散至上及下位椎体周围,无明显神经症状.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留置体内未发生排斥反应.结果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良好,但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背景:近年来微创技术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新的微创方法被运用到脊柱骨折治疗中,对旧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提出了挑战。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内固定方式(利用Quadrant通道内固定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柳州市工人医院脊柱外科住院并接受内固定修复治疗的94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开放内固定组、Quadrant通道内固定组及经皮Sextant内固定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指标。 结果与结论:Quadrant通道内固定组、经皮Sextant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后路开放内固定组(P < 0.05)。9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现象。3组伤椎内固定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矢状位指数与内固定前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 < 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微创组内固定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常规开放内固定组(P < 0.05)。提示与传统的开放内固定相比,微创(经皮Sextant内固定及利用Quadrant通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能取得与之相当的影像学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微创方法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基因BMI1在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使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技术检测基因BMI1在34例各级别胶质瘤手术切除组织及1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34例各级别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对照脑组织使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MI1蛋白的表达.结果:实时PCR的结果显示,基因BMI1在对照脑组织、Ⅱ级胶质瘤、Ⅲ级胶质瘤及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655、2.65、5.62及5.43.胶质瘤组中BMI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恶性胶质瘤组(Ⅲ级与Ⅳ级胶质瘤)中BMI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胶质瘤(Ⅱ级胶质瘤),P=0.015,Ⅲ级胶质瘤组与Ⅳ级胶质瘤组之间未发现存在差异(P=0.90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I1蛋白在对照脑组织、Ⅱ级胶质瘤、Ⅲ级胶质瘤和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25%、100%和100%.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对照组(P=0.001).而且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胶质瘤(P=0.000).结论:无论是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上,BMI1在各级别脑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对照,且恶性胶质瘤中BMI1的表达要明显高于良性胶质瘤.BMI1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因其创伤严重,伤情较复杂,部分病人濒临截肢,治疗难度大,尽管目前清创及骨折固定技术不断进步,抗生素不断更新,但是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是骨伤治疗中较棘手的问题.我科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采用万向夹立体式外固定架治疗新鲜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1例,共33侧患肢,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