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71.
1 自然概况南陵县丫山镇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地处南陵县西南边陲 ,南陵、青阳、铜陵三县交界之处。东接河湾乡而倚大工山 ;南靠青阳县竹阳而达木镇 ;西连青阳县丁桥而通佛教圣地九华山 ;北邻铜陵新桥、金榔 ,与凤凰山山水相依。全境 5 6.8km2 ,西北高山 ,东南丘陵 ,山峰起伏 ,山青水碧 ,景色宜人。全镇辖丫山、黄山、南山、龙山、西山、铁山 6个行政村 ,九华山的余脉由西向南伸入境内 ,主要以丘岗低山为主。丫山镇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 ,在植被区划中被列为北亚热带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年平均气温为 1 5℃~ 1 7℃ ,年平均降雨…  相似文献   
72.
安徽地道药材宣木瓜生产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地道药材宣木瓜当前生产状况。方法 实地调查。结果  2 0年来宣木瓜栽植面积锐减 ,近年来 ,大量外地种苗引入 ,使宣木瓜优良种质的生存受到危害。结论 提出了对宣木瓜种质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3.
白术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变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彭华胜  王德群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133-1135
目的 :探索白术道地药材的形成历史和发展过程。方法 :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结果 :了解了于术、浙东术、歙术、祁术、舒州术、江西术、平江术等的形成历史和发展过程。结论 :白术的道地药材始于宋代 ,成于明清时期 ,在发展中时有变迁。白术道地药材的兴衰与资源利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4.
太子参的生物学与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华胜  刘文哲  胡正海 《中草药》2008,39(3):470-473
太子参是华东地区主产的大宗药材之一,大面积栽培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太子参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种子休眠、良种选育等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药用成分苷类、多糖类、氨基酸类、挥发性成分、微量元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76.
大别山区地跨安徽、湖北、河南3个省,地理位置独特,属于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湿润适宜。该地区中药资源丰富,道地药材众多;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本草学家辈出。该文梳理了大别山区行政区划历史地理与历史时期药材记载的发展脉络,对大别山区道地药材、特色药材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证。历史上大别山的行政区域一直在不断变化,当前大别山行政区划包括安徽、河南、湖北3个省6个市25个县区。大别山区盛产多种中药材,历代本草和地方志上均有详细记载,其记载道地药材霍山石斛、蕲艾、茯苓在全国享有盛誉,天麻、灵芝、茯苓等中药材产量位于全国前列,现代也仍有断血流、猫爪草等多种地方特色药材正在兴起。大别山区地理位置独特,药用植物资源众多,道地药材荟萃,该文为进一步开展大别山区域性药材的现代学研究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本草学借鉴。  相似文献   
77.
肉苁蓉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有的名贵补益类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可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肉苁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及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进行考证,并主要讨论其酒洗炮制沿革。经考证后认为古时所用肉苁蓉主流当为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亦有盐生肉苁蓉C.salsa(C.A.Mey.)G.Beck入药的情况。肉苁蓉历代主流的炮制方法为酒浸后炙干、焙干或酒蒸,演变至今,皆有传承,建议济川煎中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酒苁蓉炮制规格,地黄饮子可参考“酒炙法”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78.
大黄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大黄的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及品质评价、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情况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本草所载大黄虽来源较多,但根据历代本草记载结合所附药图来看,均为蓼科大黄属掌叶组植物,具体品种因产地不同而异,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品种为主流。古代大黄多以甘肃与四川为道地,与现代商品生产情况基本一致,尤以有锦纹、味苦、色黄者为质优,其炮制方法历史悠久,各医家因需不同对症选用炮制方法,其中以酒制品最为常见,经历代沿用衍变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大黄和熟大黄规格。小承气汤方中“酒洗”之法经历代演变成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大黄炮制规格,建议在经典名方开发中采用,其余经典名方可根据具体方义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79.
经典名方是中医理论的重要载体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凝结了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经验结晶,而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复方制剂研发也成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之一。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局限性和文献考证的不同认知角度,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中剂量、基原、炮制和煎服法等方面的关键信息考证仍都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发注册进程。在2 000多年的历史中,经典名方也在历代的临床应用中不断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经典名方的历史发展演变及其在组成、药味、剂量、功能主治、煎服法、剂型等方面的内涵衍变特点,包括基础方组成的稳定、药物基原的兴衰与分化变迁、炮制方法不断进步、处方剂量具有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功能主治不断拓展等。针对经典名方的关键信息考证,提出应在统一原则指导下不断形成共识,充分考虑方剂始源和历史衍变规律,遵从历史发展主流。在药物考证上结合历代药用资源、用药习惯和生产工艺变迁,实现经典传承和古今衔接。剂量考证应以历代度量衡为基准,综合古今临床实际确定合理剂量与煎服法,并根据临床实际灵活调整应用。在传承精华的基础上,遵古不泥古,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去解决关键信息考证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80.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文献,对古代泽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为包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古代泽泻药材主流基原为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及东方泽泻A. orientale。文献著录泽泻最早的产区为今河南一带,之后陕西汉中成为泽泻的优质产区;自明代以来产地扩展至福建,清代时福建建瓯为泽泻的道地产区,民国时泽泻产区增加了四川及江西。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所用泽泻药材可采用福建、江西等地所产东方泽泻A. orientale或四川等地所产泽泻A. plantago-aquatica的干燥块茎。古代泽泻药材炮制方法多为酒制,当代多数标准及规范中已不再收录酒泽泻的炮制规格,盐泽泻虽为现代常用,但其发展时期较晚,清代才成为泽泻的主流炮制品种之一。参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与《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建议经典名方中未明确注明炮制要求的泽泻药材以生品入药,注明炮制要求的处方根据方义选择盐制、酒制等炮制品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