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睿  程铭恩  彭华胜 《中成药》2023,(4):1241-1245
黄精是常用补益类药食两用品种,历代中医药学家对其品质评价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对历代本草中黄精的品质评价与“辨状论质”观的沿革与变迁进行了梳理。关于黄精品质评价因素主要有种质来源、道地产区、采收年限及时间、加工方法,古代本草将黄精分为轮生叶类群和互生叶类群,并认为轮生叶类群品质优良;本草中记载黄精道地产区为茅山、嵩山,而20世纪30年代以来记载湖南、贵州等地所产多花黄精质量优良;清代以前以2、3月采收为佳,自清代以后多以秋季采收,经九蒸九晒;以块大肥润、断面透明、有“冰糖渣”、味甘者为佳。本文研究黄精的品质评价要素与辨状论质观,以期为其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宣州太子参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按我国中药材 GAP产品标准 ,规定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和周边的广德、郎溪县 (习称“宣州产区”)太子参生产基地有关太子参规范化生产的综合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宣州产区”太子参生产。2 中药材 GAP产品的定义中药材 GAP产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 ,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按中药材 GAP要求制订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 ,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 GAP要求和国家药典标准 ,并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中药材GAP产品标志的…  相似文献   
3.
"析霜"是指某些药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时可在其表面析出化学成分结晶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对历史中所记载的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柿霜和西瓜霜等6味药材的"析霜"现象进行了本草梳理。从历史源流来看,五味子的"霜"发现最早,首载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柿霜在宋代被发现,于《本草图经》中记载为"白柿",并在《本草纲目》中独立成为药材;西瓜霜始见于清代《疡医大全》;民国《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牡丹皮药材中有"砂星";此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发现苍术和厚朴具有"析霜"现象的记载。根据析霜方式,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为自然析霜类药材;西瓜霜则可通过人工制霜;柿霜则可通过人工干预促进"析霜"。6味"析霜"药材所析晶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均不同。根据传统经验鉴别认为,"析霜"现象与药材品种及质量优劣有关系。该文为中药材"析霜"的现代学研究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彭华胜  郝近大  黄璐琦 《中药材》2015,(8):1750-1755
道地药材经历了从雏形、发展到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道地药材包涵了很多要素,自然要素有种质、产区、药用部位,人文要素有采集与加工、经验鉴别与质量评价等。随着道地药材的发展,道地药材的要素也经历了沿革与变迁。导致道地药材要素变迁的原因,可能有疆域变迁及其交通便利、地缘政治格局、军阀割据、气候、资源过度利用、引种以及品种分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冷背药材作为宝贵的药材资源,但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其鉴别成为中药鉴定中的难题,因此亟需建立冷背药材的鉴别方法。该研究利用DNA特征序列(DSS)标记,建立一种冷背药材木槿皮基原植物木槿及其混伪品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方法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分析获得木槿皮的候选DSS标记,使用DNA测序手段对DSS标记进行验证,基于得到的可靠DSS标记设计木槿皮基原植物特异性鉴别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耐受性和适用性的考察。结果 将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与DSS比对后得到了1个可用于鉴定木槿的DSS标记,揭示了木槿正混伪品的区别特征,根据DSS标记设计出一对木槿正品特异性鉴别引物,使用该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木槿均出现约270 bp的单一明亮条带,而其4种混伪品均无此条带。结论 该研究得到的1个DSS标记可用于木槿的真伪鉴定,基于此DSS标记设计的特异性鉴别引物可准确、简便的鉴别木槿皮的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为木槿正伪品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历史名药宣黄连的兴衰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宣黄连特指分布于与宣城相邻的部分皖南山区和毗邻的浙江西北山区的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该地区的短萼黄连品质优异,作为地道药材一直可以追溯到约536年的《本草经集注》,下可至1803年的《本草纲目拾遗》,在长达1200多年的本草文献中,对宣黄连作为地道药材的记载一脉相承。由于长期对野生资源的采挖,导致宣黄连资源匮乏而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7.
生态因子与古今天麻产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麻分布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温度、湿度、海拔及植被等对天麻分布的影响。结果天麻的分布对生态因子敏感,天麻自然分布区基本位于年平均最低地面温度-4℃线与年平均地温20℃线之间,主产区多位于年平均水汽压的14~16 hPa线之间;历代天麻产区的变迁与气候变迁有密切关系。结论天麻的分布与主产区的形成是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于天麻和蜜环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安徽宁国市云梯畲族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宁国市云梯乡的药用植物资源,对当地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深入基层访问药农.结果:当地植物资源丰富,保护意识薄弱,资源值得开发研究.结论:应在加强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发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科技协作与普及,促进当地医药事业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冷背药材是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材市场中最复杂的一部分.通过全国多个重点中药市场多年的调查走访,该文厘清了冷背药材的含义,解析了它历史沿革和源流,分析了它的特点,并对冷背药材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附子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也是著名的有毒中药。为了确保附子的疗效和安全用药,多以加工品的形式入药。历代医家对附子加工方式的记载多不相同,且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附子加工方式与古代本草所记载的也存在差异。该文回溯核查汉代至民国时期的本草著作,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附子加工方法内容加以归纳整理。结果表明,历史上附子的加工方法和入药方式随着朝代的变迁发生改变,且古今加工方法存在差异。唐代之前附子加工多为炮和浸法,唐代至明代期间多为炮、浸、煮和炒法,清代主要为浸和煮法,现代加工方法为煮和浸结合。附子在唐代之前多以整枚和劈破的方式入药,而现代入药方式多采用切片。不同的加工方法对附子的毒性影响很大,建议对古今附子加工方法开展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