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0篇
  2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和诊刮病理分析的重要性。方法对105例41~55岁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功能失调子宫出血占89.6%(94/105),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分期子宫内膜改变27例(占25.7%),单纯性增生59例(占56.2%),复杂性增生10例(占10.5%),不典型增生8例(占7.6%)。子宫内膜良性病变6例(占8.6%);子宫内膜癌5例(占1.9%)。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是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要原因,年龄和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是子宫内膜增生发生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诊刮病理分析是围经期子宫出血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电脑中频治疗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确诊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辅以电脑中频治疗及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28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瘫恢复情况.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5.0%)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依然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一定比例轻度胃肠道不适患者,加服奥美拉唑口服后好转.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轻微疼痛.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系统受损时,能减轻神经细胞受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电脑中频治疗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效果好,有效率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3.
段青云  贾暮云  张雄  张存宝  蒋峰  冯红杰  朱旌 《浙江医学》2013,(24):2170-2172,2175
目的探讨下颌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为选择合理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下颔牙龈癌患者42例,依据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标准分期,分析不同分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依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1991年公布的颈部淋巴结Level分区法,计数常规病理检查不同分区的阳性淋巴结数。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差异。,结果T1期9例,T2期16例,T3期6例,T4期11例;15例患者共47枚淋巴结出现转移,主要发生在LevelⅠ、Ⅱ和Ⅲ区。Ⅰ区淋巴结转移率13.33%(22/165),Ⅱ区淋巴结转移率12.40%(16/129),Ⅲ区淋巴结转移率7.03%(9/128),Ⅳ区和V区无淋巴结转移;Ⅰ、Ⅱ和Ⅲ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分期患者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3、T4期患者转移率明显高于T3、T2期患者;除T1期与T2期、T1期与T3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期患者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下颔牙龈癌颈部转移主要发生在Ⅰ、Ⅱ和Ⅲ区,若无明确的Ⅳ、Ⅴ区转移证据。无需同期行Ⅳ、Ⅴ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鼻舒灵冲洗液应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冲洗,治疗组采用鼻舒灵冲洗液冲洗,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40例,治愈14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0%,治疗组40例,治愈17例,好转2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应用鼻舒灵冲洗液冲洗术腔可显著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六所幼儿园中4—6岁仅有乳牙列的儿童共679例,进行龋病及其治疗状况检查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乳牙龋病的牙齿充填率(draft充填率)和牙面充填率(dmfs充填率)分别为49.13%和39.17%,均不足50%。dmft充填率和dmfs充填率在不同的年龄、城乡、家庭收入、就医困难程度及父母重视程度组别中两两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并推出多元回归方程。结论年龄、城乡、家庭收入、就医困难程度与父母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儿童乳牙龋病的治疗水平。不同性别之间儿童乳牙龋病的治疗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6.
张雄  钟玉涛 《吉林医学》2011,(8):1522-1523
目的:探讨高寒地区老年抑郁症状心理社会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对呼伦贝尔市1 800名老年人(≥65岁,且常年居住在呼伦贝尔市)进行测试,并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确定抑郁症的诊断。结果:呼伦贝尔市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病率31.28%,高于全国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6%~29.4%)。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是否与儿女居住、是否伴有躯体疾病有关。结论:呼伦贝尔市气候寒冷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于全国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病率平均水平,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其拥有愉悦的晚年。  相似文献   
87.
环氧合酶-2-765GC与慢性牙周炎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OX-2)-765GC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实验设计,将392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其中2型糖尿病组46例,重度牙周炎伴糖尿病组76例,重度牙周炎组158例.健康对照组112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分析方法(PCR-RFLP),采用...  相似文献   
88.
由于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出血、术后疼痛等因素,心脏直视手术后胃肠道功能多处于迟钝状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延迟,严重者可加重心、肺负担,进而诱发心、肺功能衰竭。因此,心脏直视手术后尽快恢复胃肠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辨证论治采用健脾祛湿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小板中α、β-分泌酶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入28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以28例老年性痴呆(AD)及21例正常老人为对照,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小板中的ADAM10、BACE1基因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Aβ42含量。结果 3组中β-分泌酶(BACE1)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AD组、MCI组的表达水平是正常老人的4.51倍、2.22倍。α分泌酶基因表达水平及Aβ4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Aβ42含量与α、β-分泌酶基因表达水平无关(r=-0.1442,r=0.1611,P均>0.05)。结论 MCI患者血小板中的BACE1的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MCI的转向(向AD转化)有关。MCI患者应尽早接受相关的酶学检测并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甲氨喋呤给药方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甲氨喋呤单次剂量组(A组)60例和甲氨喋呤多次剂量组(B组)56例,对两组分别联合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及毒副作用.结果 ①A组与B组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5);②当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1 000mIU/mL、1 000~3 000mIU/mL时,A、B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其>3 000mIU/mL时,保守治疗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15<0.05);③在116例患者中,保守治疗成功98例,失败18例,治疗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0,P<0.05);④A、B两组胃肠道副反应(χ2=8.560,P<0.05)和口腔溃疡(确切概率法P=0.048<0.05)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损害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①单次、多次甲氨喋呤剂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具有相似的疗效;②治疗前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③单次剂量实施简单、反应低,毒副作用少于多次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