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张铭华  李波 《重庆医学》2008,37(19):2175-2176
目的 介绍螺旋臼联合植骨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骨缺损的修复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以来,21例在翻修术中存在髋臼骨缺损患者,按AAOS分:型8例,Ⅱ型13例;Ⅰ型采用螺旋臼联合颗粒-植骨,Ⅱ型采用螺旋臼联合结构性压碎屑性植骨;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6月,平均22.8个月,未出现假体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植骨组织未见明显骨吸收.Hart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翻修术前平均28分,术后均84分.结论 采用螺旋臼联合植骨修复翻修术中Ⅰ、Ⅱ型髋白骨缺损,与骨床接触更紧密,减少植骨界面间微动现象,同时可阻断乙烯臼与髋臼骨质接触,减少骨溶解.该方法可有效修复Ⅰ、Ⅱ型髋臼骨缺损.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的51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应用膨胀钉25例(膨胀钉组),应用普通钉26例(普通钉组)。术后随访并对比观察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伤椎Cobb角、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 51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26.5个月的随访,普通钉组中2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膨胀钉组未发生螺钉松动。两组患者骨融合良好,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矫正、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远期随访发现普通钉组椎体高度再丢失高于膨胀钉组(P0.05)。结论经后路膨胀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较之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在骨质疏松椎体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能维持骨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角。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左归丸治疗老年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归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骨密度、25(OH)D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25(OH)D含量与中医症状中腰背疼痛、下肢酸软、腿抽筋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密度与中医症状中不能持重、目眩症状计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归丸配合西药治疗老年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症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不适,提高患者的骨密度、25(OH)D,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4.
卢旻鹏  董靖  王群波  焦春艳  张铭华  杜维 《重庆医学》2012,41(23):2448-2449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医学生过渡到医生的重要阶段[1]。骨科  相似文献   
35.
张铭华 《医学综述》2013,19(15):2816-2818
骨折后软组织肿胀是个急性过程,在骨折的治疗中是棘手又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对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原因、机制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多种针对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新治疗方法,如中医传统的汤剂、膏药、散剂、熏洗、外敷、推拿及新开发的中药新剂型、各种治疗仪、西医各种消肿、抗渗出药物等,在治疗中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该文对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原因及近年来治疗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加强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防治,1990年1月对铜山县拾屯乡20个幼儿园共1068名儿童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068人均为3~7岁集体儿童,其中男460名,女608名,全部检查了血清中HBsAg及SGPT。对HBsAg阳性的儿童又做了乙肝二对半检查。对幼儿教师39名及HBsAg阳性儿童的家长29人也检查了乙肝二对半。  相似文献   
37.
赵波  冉霞  张铭华  蒋电明  何超 《中国骨伤》2014,27(7):579-582
目的:探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应用自制克氏针钩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17岁,平均13.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 d.骨折移位根据Neer-Horwitz分型,Ⅲ型26例,Ⅳ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均行切开复位,复位满意后行自制克氏针钩固定。观测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上肢长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并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5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84~99分,平均(94.2±4.8)分,优30例,良5例;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无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畸形。除外展外患侧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与正常侧肩关节相同(P>0.05).所有患者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结论:自制克氏针钩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由单个半椎体引起青少年侧后凸畸形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矫形内固定的初期手术效果.方法 对11例由单个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青少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节段性矫形内固定.结果 侧凸畸形由术前平均67.6°改善至26.90°(矫正率60.2%);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49.20°矫正至20.40°.无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0个月~2年,矫形效果满意,丢失率低,融合良好.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和节段内固定对青少年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是一有效、可行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由胸椎或胸腰段半椎体所引起的结构性侧凸畸形.  相似文献   
39.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tic peripheral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e-PBSCT)是多种血液病和实体瘤的有效治疗方法[1 2].供者与受者经组织配型相合能够大大提高受者的移植成活率.但是,组织配型相合的供者与受者之间ABO血型并非全部相同.当采集ABO血型主要不合(指受者血清中存在能与供者红细胞表面A和/或B血型抗原发生反应的抗体)供者的PBSC时,应尽量减少采集产品中混入供者红细胞,以保证回输时受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0.
张铭华 《重庆医学》2006,35(18):1728-1728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多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8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