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531.
目的 探讨某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HBV对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天然耐药情况及基因型分布.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对来自某地区的维吾尔族、汉族初次感染未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HBV患者101例血清标本进行与HBV耐药相关的rtL180M、rtM204I/V、rtA181T/V和rtN236T的耐药突变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某地区HBV对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的天然耐药率为9.9%,其中维吾尔族耐药率2.17%,汉族16.36%,维吾尔族人群HBV天然耐药率明显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653 9,P<0.05);在维吾尔族突变的1例中只检出rtM204I/V突变,而在汉族检测突变的9例中4个常见位点的6种突变都有检出.结论 该地区维吾尔族HBV对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的天然耐药发生率较汉族低,且对拉米夫定耐药者多见,而汉族HBV对这两种药物耐药都可检出.  相似文献   
532.
<正>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孕妇体内存在与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血型抗体,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理论上,凡是以IgG性质出现的血型抗体都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其中ABO系统最常见,其次为Rh系统。我们对622名新生儿用新生儿ABO、Rh血型卡进行检测证明新生儿ABO、  相似文献   
53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RA组202例、非RA组(其他风湿病患者)103例和正常对照组(正常献血人员)20例的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组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82.67%(167/202),非RA组为3.83%(4/103),正常对照组为0%(0/20)。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67%、94.17%,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3%、71.84%,AKA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1%、99.03%。在RA患者中抗CCP抗体与AK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抗体与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CCP抗体简便、结果可靠,对RA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34.
张捷  张莉  季萍  张朝霞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1088-1090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菌株鉴定采用VITEK TWO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ESBLs采用双纸片增效法,对一年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谱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共检出391株肺炎克雷伯菌,经确认试验,产ESBLs菌株167株,其阳性率为42.71%.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对美洛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也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药物具有较高的多重耐药性.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率及多重耐药率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且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可用于控制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535.
张朝霞 《山西中医》2011,27(3):28-29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中频电疗法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患者分为温针灸配合中频电疗法治疗组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对患者治疗结束后和半年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近期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88例中治愈22例,显效44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84例中治愈12例,显效34例,好转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中频电疗法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是较为理想的保守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6.
为研究包虫病与囊虫病之间的鉴别方法,通过纯化羊肝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EgB)、泡球蚴组织抗原(Em2)、猪囊虫囊液抗原(Tsc2)后,分别检测包虫病、囊虫病,其它寄生虫病及正常对照观察组的血清,结果发现它们对相应寄生虫病的敏感性都在91%以上,对除绦虫病以外寄生虫病患及正常健康对照组都有较好的特异性,但它们各自对细粒棘球蚴病,泡状棘球蚴病和囊虫病的诊断都有程度不同的交叉反应,然而将上述抗原进行组合后再对同一标本进行检测,表明EgB单项阳性可以诊断细粒棘球蚴病,Em2单项阳性及Em2 EgB阳性可以基本诊断泡状棘球蚴病,Tsc2单项阳性可以诊断囊虫病患,Em2 EgB Tsc2同时阳性则考虑囊虫病可能性为大,乘下极少数的患Tsc2 Em2同时阳性则需根据临床表现考虑对囊虫病和泡状棘球蚴病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37.
外科患者常因手术和治疗需要留置各种引流管,传统的病员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穿着、更换困难,不舒适等缺点,且患者常因裸露肢体而产生心理不适.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前后两穿双侧开衩上衣和隐形开裆侧开衩病员裤,用于临床12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38.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后临床活动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完成2针剂SARS-Cov-2灭活疫苗接种的TAO患者53例。依据CAS评分将患者分为非活动性组22例(CAS<3分), 活动性组31例(CAS≥3分);将活动性组患者分为轻度组27例(3≤CAS<5)及中重度组4例(CAS≥5)。活动性TAO患者给予局部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球旁注射治疗。观察疫苗接种前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 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及99Tcm-DTPA SPECT-CT眼眶融合显像的摄取比值(UR)。结果接种新冠疫苗前, ROC曲线显示, 活动性及非活动性TAO患者的UR数值最佳截断点为1.355, 灵敏度88.0%, 特异度94.7%;UR值与CAS评分呈正相关(r=0.83, P<0.001);甲状腺...  相似文献   
539.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血清游离PSA及总PSA比值(F/T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TPSA灰区(4.0~10.0μg/L)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PSA在灰区的82例前列腺癌患者及15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血清PSA相关检测结果。结果2组患者血清TPSA值无显著性差异;前列腺癌组F/T显著低于BPH组(P<0.01),PSAD显著高于BPH组(P<0.01)。以F/T≤0.16、PSAD≥0.15作为诊断前列腺癌阈值的敏感性为86.7%,78.9%,特异性为63.1%,53.8%。结论TPSA>4.0μg/L作为筛选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存在一定缺陷;当TPSA为4.0~10.0μg/L诊断灰区时,F/T比值与PSAD对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4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4与CD44V6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2例BTCC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的CD44V4与CD44V6表达,并根据随访结果,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COX多因素分析和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CD44V4及CD44V6在正常膀胱黏膜中不表达,其表达与BTCC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CD44V4的高表达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CD44V4和CD44V6高表达是BT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D44V4和CD44V6同步表达比非同步表达或表达缺失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和较短的生存期。结论CD44V4及CD44V6在BTCC侵袭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对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做出较准确的评估,对拟定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