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7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449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6篇
  3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截骨清创、置管冲洗治疗合并骨缺损的Cierny—MaderIV型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9例Cierny—Mader1V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3例,女6例;年龄8~54岁,平均33.8岁。清创并于病灶处截骨,采用2/3环外固定支架固定,于胫骨远或近干骺端截骨进行骨搬运,本组患者2处截骨11例,近端截骨21例,远端截骨7例,术后3~5d于截骨端起始进行骨搬运,速度为0.5~1.0mm/d,中后期根据骨折愈合及疼痛情况调整骨搬运速度,术后每2周摄x线片观察骨搬运情况,并及时调整。患者搬移时间为50~130d,平均62.4d。结果39例患者术后获11~49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骨髓炎无复发。32例患者骨断端、延长区一期愈合,5例患者出现骨断端不愈合,2例患者出现骨延长区成骨不良,上述7例患者经二期植骨术后骨折愈合。5例患者发生对合不良,其中4例经及时调整后对合良好;1例无法调整,行断端植骨术后愈合。7例患者出现踝关节跖屈畸形,背伸障碍,其中5例予以功能锻炼后好转;2例功能锻炼效果不佳,拒绝手术松解,残留踝关节功能障碍。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针道感染,其中1例因感染重予以拔除克氏针,局部麻醉下更换克氏针好转;其余均经加强换药好转。结论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断端大段截骨可有效治疗Cierny—Mader Ⅳ型慢性胫骨骨髓炎。但由于多种并发症的存在,应在充分了解Ilizamv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该技术,同时加强术后宣教和护理,定期随访,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牛。  相似文献   
102.
持续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CVVH)作为一种持续的肾脏替代疗法 ,由于其疗法简单 ,不需要复杂仪器 ,也不需要经特殊训练的专业透析人员 ,同时也由于有些严重循环动力学异常或呼吸功能障碍及严重复合伤不宜搬动的患者 ,无法到专门的透析室治疗 ,使床旁CVVH受到重视。我科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10月共实施CVVH治疗患者 15例 ,通过严密的监测及正确科学的护理 ,保证了CVVH的有效运转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38~ 5 2岁 ,其中脑外伤并急性肾功能衰…  相似文献   
103.
Ad-vcam-1-gfp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修饰的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derived strom cells,CBDSC)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vcam-1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gfp的穿梭质粒;在BJ5183细胞中与pAdeasy—1质粒进行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vcam-1基因与pAdTrack—CMV载体成功连接,经NotⅠ/XhoⅠ双酶切后电泳可见2个大小约为9kb和2kb左右条带,经PCR法扩增后电泳可见1个600bp左右条带,证明pAdTrack—CMV—vcam-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AdTrack—CMV—vcam-1质粒与pAdeasy—1质粒同源重组后,产物经PACⅠ酶切后电泳可观察到2个大小约为31kb、4kb左右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后免疫化学、RT—PCR、荧光显微镜等方法均检测到目的基因vcam-1的表达。结论:构建ad—vcam-1-gfP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成功转染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并使其vcam-1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04.
Co^60γ辐照对裸鼠血像及造血微环境功能影响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供移植实验使用的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分别用3.5、5.0、6.5、8.0Gy4个Co^60γ辐照裸鼠,检测经过辐照后各组裸鼠1、3、5、7、14、21d血像变化,检测辐照后1、7、14、21d裸鼠骨髓基质CFU-F形成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辐照后1、7、14、21d骨髓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结果8.0Gy辐照剂量裸鼠死亡率100%;3.5、5.0、6.5Gy辐照剂量组裸鼠的造血损伤均能在辐照后21d之内自我恢复;6.5Gy组骨髓CFU—F于移植7(22.00±6.00)、14d(33.00±6.00)后较3.5、5.0Gy组均显著降低(P〈0.01),VCAM-1表达于7(21.67±7.45)、14(22.33±9.07)、21d(23.33±4.5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较3.5G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d(23.33±4.51)较5.0Gy组(34.00±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5Gy是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适宜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105.
本通过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是测定胎盘外周阻力指标)及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末血流速度的比值(S/D),分析重度子痫前期(in severe Preeclampsia)及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时脐动脉血流的变化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处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Ⅰ)水平变化的影响,以探讨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梗死的保护机制。 方法将2~3月龄雄性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后运动训练2周组(运动训练组),每组6只大鼠。于运动训练组运动训练2周后,3组大鼠同时断头取脑,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大鼠缺血部纹状体脑组织内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型(mGluR1)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mGluR5)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 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纹状体mGluR1和mGluR5的mRNA升高明显(P<0.01),运动训练组大鼠纹状体mGluR1和mGluR5的mRNA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下调(P<0.01)。 结论运动训练可以使缺血再灌注大鼠Ⅰ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Ⅰ)水平下调,这可能是抑制兴奋毒性谷氨酸的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包括常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常规化疗对成人ALL效果较差,据报道其长期生存率只有20%~30%,而且要进行长期维持治疗。2001年3月至2003年8月,我们对我院14例初次诱导治疗缓解的成人ALL患者进行连续3个周期大剂量甲氨蝶呤(Hi—MTX)治疗,之后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移植后长间歇常规剂量化疗维持2年,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约50%患者在接受allo-HSCT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这可能严重影响接受allo-HSCT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关于allo-HSCT后GVHD的发生机制及防控措施为目前allo-HSCT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造血微环境在allo-HSCT后造血重建及GVHD发生、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关于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GVHD关系的研究,更是allo-HSCT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监测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对GVHD的早期预测及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阐明allo-HSCT后GVHD的相关发生机制,笔者拟就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GVHD发生、发展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分子是B7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大部分外周组织可以广泛诱导性表达。PD-L1可以和程序性死亡-1(PD-1)及CD80受体结合调节淋巴细胞的功能。PD-1/PD-L1信号在病毒感染后效应T细胞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预示阻断该途径可能是抗病毒感染治疗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0.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全面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作为教学医院,长期承担大量的实习教学任务.结合目前医学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我院高等院校教学评价体会,探讨临床医学生实习岗前培训的必要性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