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黄芪、生脉注射液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和生脉注射液对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经静息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心律失常,在综和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和生脉注射液,对照组加用倍他乐克、心律平、利多卡因等常规制剂。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心律失常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和生脉注射液对轻型的心律失常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2.
心阴虚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互—醛固酮系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松柏  张晓星 《中医杂志》1994,35(6):366-367
对33例不同心血管疾病心阴虚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心阴虚证RAAS活性增高,表现为三种激素水平均比正常人高(P<0.05或P<0.01)。提示该证型存有明显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心阴虚证与心气证的RAAS活性变化规律颇为相似,但曩的病理因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70例ICP患者干预治疗前后,与同期未作过任何干预的48例ICP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P<0.01)。但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改变,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正确处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明显减轻孕妇的瘙痒症状,降低围生儿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我国简易垃圾填埋场及其渗沥液的特征,根据渗沥液原位灌溉技术实验及工程应用研究成果,提出以层内回灌、覆盖层灌溉为主的渗沥液原位灌溉技术在简易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5.
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活动受限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17例创伤后肘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关节镜下行肘关节松解术。术中清理关节腔,清除骨赘及影响活动的骨性阻挡,去除鹰嘴窝内瘢痕,松解挛缩的关节囊,恢复肘关节活动度。术后镇痛泵配合下进行康复训练及理疗。对比手术前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度,行Mayo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7~18个月(平均9.7个月),17例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最大主动伸直位角度平均为5°±5°,较术前改善36°±19°;术后最大主动屈曲位角度平均为113°±21°,较术前增加28°±18°。手术前后最大主动伸直位及屈曲位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yo评分:术前,良3例,中10例,差4例;术后,优4例,良6例,中6例,差1例。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尺神经麻痹,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配合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肘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6.
黄芪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 60分钟后再灌注 60分钟 ,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动态观察黄芪注射液对ECG及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黄芪组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 ,ECG胸前导联上抬ΣST明显降低 (P <0 .0 5、0 .0 1) ,左室内压力变化最大速率 (±dp/dtmax)、左室内压为 40mmHg时的压力微分 (dp/dt DP4 0 )和左室压力峰值 (LVSP)显著升高 ,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和等容舒张期压力下降时间常数 (T)值明显降低 ,左室射血时间 (ET)明显缩短 (P <0 .0 5、<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显著缩小心肌缺血范围 ,改善左室舒张收缩功能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综合性医院心脏中心近 13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情况。方法 共对 2 4 6 6例冠心病病人的 394 5处靶病变实施了介入治疗。病人年龄 2 2~ 86 (平均 5 8 8)岁 ,男性占 80 5 %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335例 ,心源性休克 6 4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 2 10 6例 ,多支病变 132 9例 ,左主干病变 2 1例。B2 及C型复杂病变占77 1%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占 2 1 4 %。介入治疗手段以PTCA和支架术为主 (占 97 4 % ) ,并开展了旋磨、定向旋切、切割、血管内放射治疗、带膜支架术等技术 (占 2 6 % )。结果 自 1995年至 2 0 0 1年年例数平均增长率6 1 2 %。总的病例成功率 98 1% ,病变成功率 97 1% ,术中病死率 0 0 8% ,心源性休克住院病死率 2 8 1%。结论 在技术成熟的心脏中心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达到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的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 前瞻性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方法  1 997年 5月~ 2 0 0 0年 1 2月共 4 6 5例冠心病患者入选该研究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 4 6 5处靶病变狭窄程度 6 0 %~ 99%,平均 (79± 1 0 8) %,均为单支、单处病变 ,随机分至无预扩直接支架组 (A组 )、预扩后置入支架组 (B组 )及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组 (C组 )。结果 A组与B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TCA组术后即刻残余狭窄明显大于两个支架组 (P <0 0 1 )。A组X线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及球囊导管用量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消失。随访 8~ 5 1(2 7 9± 1 5 9)个月 ,A、B、C组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 4 3 %、1 8 6 %及 2 9 5 %(P <0 0 5 ) ;共有 1 87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示A、B、C组再狭窄率分别为 8 6 %、1 3 3 %及 2 8 6 %,无症状存活率分别为95 2 %、80 3 %及 6 8 2 %(P <0 0 1 )。结论 对选择恰当的冠状动脉病变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安全性和较理想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动态外固定和静态外固定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日期随机分为动态外固定组(46例),即外固定支架固定3周后对球面关节进行部分解锁、允许腕关节活动;静态外固定组(32例),为外固定支架球面关节一直锁定、腕关节固定。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2天内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部分患者加植骨及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架固定6~8周,骨折愈合后拆除。术后6个月采用Dienst评定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较高的优良率,动态固定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30%,显著优于静态固定组患者(P〈0.05)。结论动态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功能锻炼早及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对27例拟诊 MS 病人进行多项诱发电位检查(包括 ABR、VEP、SEP 及 TEP)。结果表明,二项以上异常者占总例数的70%。以潜伏期延迟和潜伏期与波幅均有改变的例数为多,占总异常例数81%。其中3例多次多项脑诱发电位提示在同一时间诱发电位可有不相一致的变化,说明诱发电位可客观地反映病变过程的波动性,在总体变化趋势上潜伏期延长是较具特征性的变化。多项脑诱发电位异常有助 MS 的早期诊断及对 MS 演变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