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392篇
预防医学   4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0篇
  1篇
中国医学   150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学习记忆与突触可塑性及相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方  张晓明  朱晞 《解剖学杂志》2004,27(5):568-571
突触可塑性反映了行为的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一氧化氮(NO)、神经生长相关蛋白(neuronal 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神经细胞粘附因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对突触可塑性具有重要意义。NO介导了兴奋性神经传导,对海马、小脑等神经元上突触可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桑叶黄酮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7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桑叶黄酮高、低剂量组(1.00、0.50 g·kg-1·d-1),另设同周龄C57BL小鼠为正常组。干预6周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形态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环氧合酶-2(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桑叶黄酮高、低剂量组FBG、Fins、HOMA-IR、IL-6、TNF-α、FF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SOD、GSH-Px、Catalase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黄酮高、低剂量组HE染色显示肝细胞排列整齐,炎细胞浸润及细胞脂肪样变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桑叶黄酮高、低剂量组肝脏COX-2、iNOS、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桑叶黄酮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糖尿病小鼠肝脏NF-κB分子影响COX-2、iNOS及炎症因子释放,改善炎症状态实现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继发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危险性因素。方法 用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50例尚无合并症的肾移植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 患者组的TG、TC明显升高,HDL-C、ApoAI明显下降。结论 肾移植后脂代谢有明显改变,且存在加速动脉硬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4.
以第2掌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为第2掌背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新鲜成人手标本40个,分别进行血管ABS灌注,血管造影,制作透明标本,观察第2掌背动脉发起、走行和吻合。结果:第2掌背动脉在指蹼间隙与掌深弓的深部穿支有吻合支相连,在指蹼处与指掌侧总动脉或其分支这间有吻合。结论:该皮瓣血管吻合部位恒定。  相似文献   
35.
迟发性血胸(Delayed hemothorax)在临床上往往因认识不足而被忽视,导致出现呼吸困难、休克、胸腔感染、凝固性血胸等并发症。我院自1977—07至1999-07共收治迟发性血胸135例,占同期胸外伤病人的5.23%(135/2579);占全部血胸病人的11.61%(135/1163)。现回顾性探讨迟发性血胸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6.
大脑功能及α波优势频分析在厌学青少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厌学青少年大脑功能状态和α波优势频特点及对心理咨询的指导价值。方法以厌学进行心理咨询的青少年为研究组,以发展咨询的青少年为对照组。统一使用ML-2001脑功能状态检查仪对其脑功能状态和α波优势竞争频率及熵值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的α波竞争优势主频分布于各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主频与次频之差均值和熵值差异显著(P〈0.01);各脑区同时段主频不统一和多频互扰现象和大脑少氧、疲劳、左右对称性、前后功率逆转情况差异显著(P〈0.01)。结论厌学青少年大脑工作状态和脑电活动的有序性和统一性较差,影响厌学青少年的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37.
医生人格特征与医患关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的心理状况与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其人格特征使之更适合职业需要,如大学生学习成绩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与个体的心理状况有关等。本文采用16PF问卷对某战区5所医院医生的人格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被投诉医生的行为特点,为今后有针对性地选拔培养和使用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显像Deauville评分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的变化值(ΔSUVmax)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化疗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就诊的54例PGIL化疗中期18F-FDG PET/CT资料,对ΔSUVmax、ΔSUVmax%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别对ΔSUVmax及ΔSUVmax%最佳界值、Deauville评分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其预后评估能力及相关性。结果 54例患者中,进展组21例,未进展组33例,2组ΔSUVmax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4.19 vs 8.14±5.29,t=2.134,P=0.038),2组ΔSUVmax%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12%vs 73.53%),Z=-3.380,P=0.001)。ΔSUVmax及ΔSUVmax%曲线AUC分别为0.651 (95%CI:0.502~0.800...  相似文献   
39.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目的探讨建立马兜铃酸引起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马兜铃酸组与对照组.马兜铃酸组大鼠腹膜内注射马兜铃酸5mg@kg-1@d-1共16周,开始用药后8、12、16、20、24周分别处死6只大鼠.对照组大鼠(5只)腹膜内注射生理盐水2ml/d,共16周,24周时处死.两组动物处死时分别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分别作生化、病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等方面的检查及应用电脑软件测定肾小管-间质面积.结果马兜铃酸组大鼠用药后16、20、24周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后16周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24周时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光镜检查可见马兜铃酸组大鼠有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16周时肾小管面积明显增加,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4周时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肾小管面积明显缩小,而肾间质面积明显增加,肾间质呈多灶性纤维化.电镜检查16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明显增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消失;20、24周时可见胞质内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堆积.结论建立了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马兜铃酸具有慢性肾毒性作用,可引起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40.
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最佳时间窗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胰腺期的最适扫描时间窗。方法:对100例非胰腺病患者行胰腺螺旋CT增强扫描。70例行双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45s和65-85s;30例行期扫描,扫描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5-65s。造影剂用量95-100ml,注射速度3ml/s,层厚3-5mm,pitch=1.0。统计并计算正常胰腺在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间点(25-85s)的密度增强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丝。结果:时间-密度曲线显示,朱的密度增强值在开始注射造影剂后43s达到峰值,胰腺密度增强宽值超过50Hu的时间区间为28-52s。结论:以3ml/s速度注射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造影剂95-100ml时,对窗宽为20s的扫描时间窗而言,胰腺期的扫期延迟时间为开始注射造影剂为3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