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本文报告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天疱疮3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率为90%。初步摸索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72.
会议于198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皮肤科学界一次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对中日两国皮肤科学术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进一步增进了中日两国皮肤科学者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73.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我们在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发动群众,中西医团结合作,整理编写成一本30万字的临床经验选。在完成这些工作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毛主席有关中医工作指示的理解,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破除旧的传统观念,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是指导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总纲和根本。  相似文献   
74.
75.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198 1年~ 1996年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收治的资料比较完整的 4 3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4 3例中男 19例 ,女 2 4例 ;年龄 13~70岁 ,平均 4 1.5岁 ;入院时首次发病 15例 ,再次或多次发病 2 8例。发病诱因 皮质类固醇激素 (下称激素 )或免疫抑制剂减停过快甚至突然停药者 17例 ;外用药 (包括汞制剂、斑蝥制剂 )激惹引起者 2例 ,不明原因 2 4例。临床表现 入院时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其中高热 31例 ,中低热 12例 ;周身发现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30例 ;合并红皮病型银屑病 4 1例 ,关节型银屑病 7例 ,伴有…  相似文献   
76.
患者女,46岁。因关节痛20余年,加重1周伴颜面红斑于1997年9月入院。1995年初曾在中山医科大学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予强的松(50mg/d口服)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至入院时环磷酰胺总量超过18g,强的松递减至10mg/d,并维持服用近1年半。6年前曾持续不规则服用雷公藤片(30mg~60mg/d)3年,入院前1周始全身关节疼痛加重、低热、乏力、恶心、下肢肿胀、口腔糜烂,经抗菌消炎治疗未缓解。体检:神志清,体温37.6℃,面部蝶形红斑,轻度肿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尿蛋白(2+)…  相似文献   
77.
祖国医学历来十分重视外用药的作用和用药剂型,如东垣十书记载:“夫疱肿之生于外者,内热毒之气蕴结于内也,盖肿于外,有生头者,有漫肿者,有皮厚者,有皮薄者,有毒气深者,有毒气浅者,有宜用温药贴熁xié者,有宜用凉药贴熁者,有可以干换其药者,有可以湿换其药者,深浅不同用药有异,是以不可不  相似文献   
78.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物皮炎是一种严重过敏性疾患,其发病急,进度快,病情险恶,除皮肤有广泛的表皮松解及大疱外,常伴有高热,内脏损害及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我们于1979~1982年典收治4例,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辨证治疗,其中3例痊愈,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痱毒     
痱毒是夏季小儿常见的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它是痱子继发感染而致的汗腺周围炎。痱子多系于炎热的夏季出汗较多,汗液排泄不畅而致,故有汗疹之称。临床表现为针头大小、多数密集的红色粟粒疹或小疱,同时伴有灼热和刺痒的感觉。它多发生在前胸、后背,腰部和肘窝,小儿头顶、前额、颈项等处。  相似文献   
80.
著名皮肤科专家赵炳南老中医,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珠香散是他多年来应用的方药,对治疗皮肤坏死或脱落有显著疗效。本文介绍了珠香散的处方组成、配制方法及适应症,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