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临床上,肝胆系统的疾病大多属于慢性病,包括慢性肝病和慢性胆囊疾病。慢性肝病一般是指诊断超过六个月的肝病。慢性肝病以慢性乙型肝炎最为常见,肝硬化、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甚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等并不少见,特别是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的药物性肝损伤也是困扰着很多朋友的"心头大患"。此外,胆汁淤积性肝病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检出率也有很大的抬头趋势。胆囊疾病常见急慢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32.
郭朋  刘燕玲  孔伟  郑蕊  张引强 《中国医药》2011,6(2):129-130
目的 探讨苦参乌梅汤对HBV转基因小鼠HBsAg表达的影响,确定苦参乌梅汤的最佳组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sAg的含量为评定指标,考察苦参乌梅汤中苦参、乌梅不同比例,不同用量以及不同给药时间对HBsAg表达的影响.结果 苦参乌梅汤按照苦参、乌梅1∶1的比例,以9.0 g/(kg·d)给药1周,对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sAg表达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影响HBV转基因鼠HBsAg表达最主要的因素是苦参和乌梅的配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日处方量和给药时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苦参乌梅汤最佳组方应为苦参、乌梅1∶1的比例,以9.0 g/(kg·d)给药1周.此组方能够明显降低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HBsAg的表达.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ophora flavescens ebony decoction on HBsAg expression in hepatitis B virus (HBV) transgenic mice. Methods An orthogonal test was adopted in the study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is serum HBsAg expression in HBV transgenic mice. Different dosage and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time of The ratio of sophora flavescens and ebony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expression of HBsAg,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time. Conclusion The sophora flavescens ebony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HBsAg expression in HBV transgenic mice.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温阳利湿化瘀方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早期血清内毒素(E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46例HBV-ACLF早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参照指南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阳利湿化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  相似文献   
34.
以刘渡舟教授创制的柴胡鳖甲汤为基础方,化裁拟定新修柴胡鳖甲汤。提出肝硬化辨治可分三期,即肝硬化前期积之将成,肝硬化中期积之已成,肝硬化后期变证已现。临证谨守病机,辨此三期中脏腑、气血、虚实、寒热之偏重,以新修柴胡鳖甲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肝硬化前期治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同时根据病因不同灵活加减;中期治以软坚散结、化瘀清热,兼以健脾补肾;后期正气衰败,病重邪盛,治以扶正补虚、缓攻渐消,同时根据变证表现不同分别加用利水、止血、泄浊、开窍药组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35.
肝性骨病当辨明本虚标实而分期论治。肝性骨病发病之本在肝、脾、肾三脏不足,而起病之标应分期而辨,隐匿期在少阳郁闭、枢机不利,发作期在浊毒瘀热、灼髓枯骨。治疗上当注重调补肝、脾、肾之虚损以培本筑基,隐匿期需注重畅达少阳肝胆之枢机以和调气血,发作期重在化瘀黜浊清源以利胆强骨,临床需根据个体症状增减用药,分清标本主次以紧扣病机,随证化裁,同时强调合理安全用药,保护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