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15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祛腐生肌、清热解毒的中药膏和活血消肿、止痛收口的中药粉及油纱布治疗1例婴儿双手指脱疽,取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42.
病案举例李某,女,23岁,1989年1月15日初诊。患者自4岁起即患哮喘。初罹时每在隆冬感寒后发作,至春渐缓,入夏平稳。近2年来发作频繁,症情加重,不论寒暑,但遇外感、疲劳或闻及刺激气味即随时可发。曾连续服用中西药物年半、更易数医,终无佳效。发则咳嗽痰多,甚则痰出如涌,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和比较静脉注射地尔硫、毛花苷丙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快速房颤患者53例,采用随机方式分两组,分别静脉注射地尔硫、毛花苷丙。结果地尔硫、毛花苷丙组控制房颤或房扑的快速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3%、69%,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7%、2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7.4±5.2分钟、31.8±20.8分钟。地尔硫组出现可耐受性低血压2例,发生窦性停搏1例,均自行缓解,无心力衰竭加重表现。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能迅速、安全、有效控制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室率。  相似文献   
44.
从1990~1997年12月,作者采用自制回形连结固定带治疗指骨骨折共206例,经3~6个月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6例,其中男121例,女85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58岁。病程数小时至30天不等。骨折部位指骨基底部骨折6例,指骨中段骨折109例,指骨颈骨折35例,指骨头骨折56例。骨折类型横断形骨折181例,粉碎性骨折5例,斜形骨折2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2 治疗方法2.1 固定材料 回形连接固定带用直径0.2cm的钢丝制作。根据需要分别制成长2~4cm,宽1~2…  相似文献   
45.
甲状旁腺的术中观察及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甲状腺手术中认识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及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探讨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258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结果其中对721例双侧甲状腺侧叶全切者行术中探察,发现甲状腺病理状态下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位置及数量变异大,探察到的每种情况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各不相同,其中上下甲状旁腺双侧均不明显组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1例。2453例手术中行甲状腺部分切除、单侧叶次全切除、单侧叶全切除、双侧叶全切除、双侧叶全切及颈淋巴结清扫者(即甲状腺癌根治)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依次增高,其中以双侧叶次全切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最高。且又因甲状腺疾病病种各不相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亦各不相同。结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与手术操作、甲状旁腺的局部解剖及其变异、甲状腺手术切除范围、巨大甲状腺及其内巨大包块对双侧甲状腺后被膜深面组织的压迫,甲状腺疾病病种不同而手术难度各异等皆有关系。  相似文献   
46.
<正>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壁损坏和管腔扩张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每易伴发反复咯血,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拟“黛黄汤”加减治疗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我们采用液氮浅低温疗法治疗斑秃72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1.7%,优于其它疗法。其作用机制,我们认为,一为直接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二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使皮肤的血管舒缩障碍改善,毛囊的血液供应增加,毛发得以生长,三是通过冷冻免疫的作用。另外,浅低温冷冻疗法可能有使黑色素细胞数目和黑色素的合成增加的作用,因而新生毛发呈黑色。  相似文献   
48.
金跃  张建明等 《铁道医学》2001,29(5):310-311
目的:调查了解淮阴地区献血者中一种新的肝炎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技术对淮阴地区220名专业献血者进行血清中输血传播疾病(TTV)的检测,并在PUC18中对其开放读码框2(ORF2)基因进行了克隆。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国内外发现的TT病毒AB008394(日本株)、AF079173(中国河北株)对应位置核苷酸同源性为98%和97%,献血者中TT病毒阳性率为18%。结论:病毒ORF2基因高度保守,献血者中有较高的TTV感染率。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通过大样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队列建立概率模型,量化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诊断为PTMC、由高手术量医生执行甲状腺切除+中央淋巴结清扫且至少检测1枚淋巴结的病例,进一步描述阳性淋巴结的分布特征并建立评价隐匿性转移性淋巴结风险的数学模型。使用β-二项分布估计隐匿性转移性中央淋巴结的概率作为淋巴结清扫(检测)数的函数。结果:概率模型共纳入5399例连续病例,观察到转移性中央淋巴结1664例(30.8%)。经过模型校正,真实淋巴结转移率由30.8%升高至38.9%。在清扫(检测)1枚淋巴结时,中央淋巴结假阴性的概率为31.3%,而当清扫(检测)7枚和12枚淋巴结时,假阴性的概率分别降低至10.0%和4.9%。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病例的概率模型敏感性分析与主分析显示基本一致的稳健结果。结论:本研究量化了PTMC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隐匿性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可以作为评估术后复发/残余风险的补充指标,也为通过回顾性数据资料评估残余转移性淋巴结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