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最终结果,是临床常见病,并发症多,预后差.进入尿毒症期需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据报道约有58%的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影响CRF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大动脉炎,糖尿病足等.主要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主[1],如果误治或治疗不当,就会造成患者痛苦加重,甚至肢体残缺的可能.因此,深人研究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医疗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3.
点状植皮在难愈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溃疡是外科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溃疡经久不愈、反复加重,令患者非常痛苦,也是临床医生治疗棘手的问题。笔者采用点状植皮、外敷生肌象皮膏的方法治疗较大面积及较难愈合的感染性创面,使之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 RAA)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的多重核酸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分别以多房棘球绦虫(GenBank登录号:NC_000928)、细粒棘球绦虫(GenBank登录号:NC_044548)和石渠棘球绦虫(GenBank登录号:NC_009460)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为靶序列,依据RAA引物设计基本原则设计、合成3对引物,并进行多重RAA扩增。分别扩增不同浓度3种棘球绦虫基因组DNA和不同浓度含3种靶基因的重组质粒,以评价多重RA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时采用该方法检测3种棘球绦虫及多头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犬复孔绦虫、泡状带绦虫、犬弓首蛔虫、肝片形吸虫、豆状带绦虫、中线绦虫和犬隐孢子虫基因组DNA,以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优化建立的多重RAA法的条件,再检测棘球蚴病病变组织样本、模拟犬粪便样本和现场狐狸粪便样本,以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所建立的多重RAA检测方法可在39 ℃时40 min内特异性扩增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片段,长度分别约为540、430 bp和200 bp。该多重RAA法对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基因组DNA的最低检测限为2.0、2.5 pg/μL和3.1 pg/μL,对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靶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200拷贝/μL;该多重RAA法可以同时检测出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对多头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犬复孔绦虫、泡状带绦虫、犬弓首蛔虫、肝片形吸虫、豆状带绦虫、中线绦虫和犬隐孢子虫无扩增。优化后的多重RAA法能够检测出全部棘球蚴病病变组织样本及模拟犬粪样本和现场狐狸粪便样本中的阳性样品,且与单一PCR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基因组DNA快速检测的多重RAA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常规MRI图像纹理分析对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IPA)的鉴别价值。方法分析19例颅底脊索瘤与21例IPA影像资料。采用Mazda软件对T2FLAIR图像行纹理分析:分析纹理参数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绝对梯度、游程检验),提取特征性参数(Fisher系数、交互信息、分类错误概率组合平均相关系数以及3种方法联合),分类判别(线性判别分析、非线性判别分析、原始数据分析、主要成分分析),获取鉴别脊索瘤与IPA的错判率,并与神经影像医师鉴别错判率对比分析。结果应用3种方法联合提取特征性纹理参数并非线性判别鉴别颅底脊索瘤与IPA时,错判率为0%(0/40),与神经影像医师鉴别诊断错判率〔25.0%(1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图像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颅底脊索瘤与IPA。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Rho家族成员A(Rho-A)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司坦唑醇、环孢素A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生血中药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指标、非造血细胞百分率、骨髓增生程度、bFGF及Rho-A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心悸头晕、周身乏力、面色口唇指甲苍白、盗汗出血、形寒肢冷及腰膝酸软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bFGF及Rho-A均显著提高(P均<0.05),非造血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骨髓增生程度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生血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改善外周血指标,促进骨髓增生复常,并有助于提高bFGF和Rho-A水平。  相似文献   
87.
<正>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临床特点是局限性水肿性红斑,界限明显,发展迅速,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如果丹毒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或诱发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易形成复发性丹毒。笔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刘某,男,62岁,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右下肢擦伤,而后出现右下肢红肿伴疼痛、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丹毒,予以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用药不详),治疗10日后,患者小腿红肿、灼痛感消退。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右小腿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后痛觉神经被阻滞,交感神经被阻滞,出现痛觉平面缺失与皮肤温度变化以及皮肤电阻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皮温皮阻的变化,用客观的临床指标判定椎管内麻醉痛觉缺失平面。方法:随机选取60例择期行子宫肌瘤核除术病人,ASA I或II级,年龄20~50岁,观察麻醉区域内L4、L2、T12、T10、T8、T6、T4、麻醉施行前后的皮肤表面温度及皮肤电阻的变化。结果:麻醉区域内麻醉施行后皮肤表面温度显著升高,均高于痛觉缺失平面1~2个脊神经节段,麻醉区域内的皮肤电阻呈增大的趋势。结论:可将皮肤温度、皮肤电阻的变化作为确定麻醉区域痛觉缺失平面的客观指标,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方法来确定椎管内麻醉下患者痛觉缺失平面。  相似文献   
89.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CoutterJJ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7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43例,无微血管病变33例)和68例正常对照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MPV、PCT、PDW、PLT高于对照组[(8.9±0.9)flvs(7.9±0.7)fl,(1.7±0.3)%vs(1.5±1.3)%,(15.9±2.5)flvs(17.6±1.0)fl,(201±661)×109/Lvs(241±85)×109/L,P<0.01],有微血管病变组MPV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9.2±0.8)flvs(8.5±0.7)fl,P<0.01],有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MPV与FPG呈正相关(r=0.77,0.62,均P<0.01)。结论测定MPV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0.
化瘀通脉液(汤剂)在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近 2年来收治的急性动脉栓塞病人 ,通过临床症状及肢体血管检查 ,早期明确诊断后 ,行动脉血栓取栓术 ,并应用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中药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临床治疗患者 36例 ,均为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2例。发病年龄 4 7~ 91岁 ,平均年龄 6 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2h~ 4 8h ,平均11h。其中伴有糖尿病患者 6例 ,既往有房颤病史者32例。2 临床症状患肢突然发生剧烈疼痛 (Pain) ,皮色苍白 (Pal lor) ,感觉异常 (Paresthesia) ,肢体某一平面以下皮温发凉 ,并且平面动脉搏动消失 (Pulselessnes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