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骨盆后环骨折脱位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将6具成人新鲜尸体骨盆标本分别进行正常的生物力学测试,之后模拟Denis-Ⅰ型骨盆骶骨骨折,标本先后行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与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骨盆后环,对固定后的骨盆进行垂直方向和扭转方向的骨盆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在垂直压缩时,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组右侧骶髂关节垂直和水平位移比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组小,但是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扭转压缩时,改良Galveston系统加骶骨棒固定组右侧骶髂关节水平位移比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组小,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Galveston系统固定与骶骨棒固定叠加会增加骨盆后环的抗扭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治疗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对12例陈旧性髋臼骨折治疗失败后的患者行THA,所有患者均为车祸伤,其中髋臼横行骨折5例,后柱及后壁骨折4例,中心性脱位3例。从发生髋臼骨折至进行THA的时间为16~216个月,平均68个月。髋臼缺损采用颗粒性植骨的患者有9例,结构性加颗粒性植骨的有3例,其中支架重建髋臼的有2例。结果12例患者经过14—7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46个月。术后患肢长度平均增加2.6ClYI,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6分。术后1例患者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1例术后3个月髋臼周围出现BrookerⅠ度骨化,随访中未见假体松动。结论髋臼骨折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行THA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术前正确评估髋臼缺损程度,合理重建髋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桶柄样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桶柄样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桶柄样骨盆骨折的治愈率。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6例桶柄样骨盆骨折。骨盆前环:经Pfannenstiel入路固定24例,其中9例予以1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合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9例,6例予以2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Pfannenstiel入路结合部分髂腹股沟入路予以1块骨盆重建钢板固定32例。骨盆后环:39例经患侧髂嵴入路以骨盆重建钢板固定,10例骶骨骨折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7例未行后骨盆固定。结果5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2(18±3.5)个月,骨性愈合时间5~9(6±1.2)个月,无下肢不等长,骨盆畸形基本纠正。按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9%。结论前后联合人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桶柄样骨盆骨折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介绍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股骨远端骨折12例,AO分型,A1型8例,A2型2例,A3型1例,C1型1例。切开复位行GSH倒打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骨折端复位良好,GSH钉固定牢固,术后2-3周,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12-14周骨折已达临床愈合,膝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GSH钉是治疗股骨远端9cm以内骨折的一种崭新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膝关节功能可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兔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方法在体外培养第2代兔肌腱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5、1、2、5、10、20、30、40、50μg/L)的bFGF,继续培养48 h,噻唑蓝(MTT)法染色,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测出不同浓度bFGF组光密度(OD)值。结果与对照组OD均值相比:5、10、20、30、40、50μg/L b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OD均值随bFGF浓度的增加,先逐渐增大(5~20μg/L),达到峰值后又逐渐降低(20~50μg/L)。结论 bFGF有明显促肌腱细胞增殖的作用,且与浓度有一定相关性,即促肌腱细胞增殖的起始bFGF浓度为5μg/L,而20μg/L时可达到促肌腱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56.
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18~55岁,平均32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9例,C2型5例,C3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2 d,平均6 d。术前行股骨髁上骨牵引闭合复位后,于X线透视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耻骨上支及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0个月。无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 d内影像学检查示螺钉位置、骨折复位均良好。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术后1年按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评定,获优10例,良6例。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微创治疗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螺钉取出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57.
肌腱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肌腱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在肌腱损伤后若未予及时修复,常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而修复后也需要长时间的外固定,既影响功能锻炼,损伤肌腱也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影响手术效果[1]。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变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P-β1)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50只,参照Kawakami方法,显露左右侧L4-L6神经根及背根神经节,左侧用4-0肠线在背根神经节头侧端结扎神经根两道并打两个结,线与神经根相距3cm;以自身右侧相应神经根作为对照。术后1、2、4、8和12周,分别取L4-L6神经根标本进行组织观察,并借助免疫细化方法测定TGF-β1表达程度。结果实验测神经根术后1周TGF-β1开始表达,术后2周趋明显,术后4周达高峰,其表达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形成过程一致。结论TGF-β1参与神经根受压后纤维化的形成,合理调控TGF-β1表达有望减轻受压神经根粘连、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59.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03年3月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62~82岁,平均72.3岁.根据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13例,肱骨头劈裂骨折2例.新鲜骨折(受伤后2周内)18例,陈旧骨折3例.术后患肢用三角巾悬吊,第2 d拔除引流管并开始行肩部肌肉收缩锻炼,第3 d行肩关节被动和辅助下主动的适量外旋和前屈活动,从20°开始,每天增加5°~8°.1周后可在健侧手臂辅助下加大肩关节运动幅度,每天3~4次,每次10~15min,要避免引起疼痛和拉伤关节.术后6周内避免肩关节过度主动屈曲和外展,6周后去除三角巾,加强主动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60 min,出血量200~300ml.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4.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按照SSMH综合评分标准所有患者平均为24.5分,27分以上(优)3例,24~27分(良)14例,14~24分(中)3例,低于14分(差)1例,优良率为86%;21例患者疼痛评分平均为9.3分,功能评分为8.6分,肌力和运动评分为8.2分,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上举为91.6°±7.2°,外旋63°±5.5°,内旋76.6°±2.2°.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满意的方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后功能恢复快,能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但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可能存在中晚期并发症,对于年轻患者的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兔自体肌腱细胞与碳纤维联合培养后体内植入实验研究张前法,杨志明,彭文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7;11(3)∶168为了观察兔自体肌腱细胞与碳纤维联合培养后植入体内的改变,采用自体肌腱细胞传代后与碳纤维编织带联合体外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