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腓骨长肌腱动力重建后交叉韧带三例张前法,常金兰我院1986年~1989年,采用腓骨长肌键移位动力重建后交叉韧带3例。均为男性。砸伤1例,高处坠落伤1例,车祸伤1例。均为全身多处创伤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而延误诊断,后期活动时感膝关节不稳定,尤以上、下楼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一氧化氮(NO)、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诊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术后1个月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腰椎评分(JOA)、直腿抬高角度、NO、SOD、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及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O、SOD水平升高,但治疗后3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感觉功能改变、血肿及脏器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与椎板开窗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能更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降低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水平,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2006年7月-2009年6月,我科对26例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掌骨钢板固定和空心螺钉固定,短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耻骨上支髓内螺钉的正确进钉方法和位置,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6具成人尸体,制成骨性骨盆标本。在直视下,以克氏针模拟逆行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法。分别测量钉长、进钉点与耻骨结节的关系、螺钉与两侧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构成平面的夹角、与矢状面的夹角及耻骨上支直径等。结果对于耻骨上支内1/2、外1/2的骨折,平均钉长、螺钉与两侧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构成平面及矢状面的夹角,最窄处直径为皆有差异。结论耻骨上支髓内螺钉固定对于耻骨支不同部位的骨折进钉点和进钉方向不同,用于治疗骨盆前环的耻骨支骨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成人股骨头一旦坏死 ,如不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塌陷几乎不可避免 ,其中 6 6 %在 1 8个月内出现头塌陷 ,一般在 3~ 5年将发展到晚期关节炎〔1〕 ,约 5 0 %以上的病例需接受髋关节成形术的治疗〔2〕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我院于 1 995年 2月~ 2 0 0 0年 2月 ,应用环锯法切取缝匠肌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1 9例共 2 2个髋关节 ,经 1 .5~ 4年随访 ,平均随访 2 .3年 ,优良率为 86 .4 %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9例 ,男 1 5例( 1 8髋 )、女 4例 ( 4髋 ) ;年龄 2 8~ 4 7岁 ,平均 33.6…  相似文献   
26.
胸腰椎Chance骨折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创伤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本组21例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32岁。骨折部位:T11 3例,T12 29例,L1 8例,k1例。骨折按Denis分类:A型10例,B型2例,C型5例,D型4例。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2例,E级16例。本组均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并行脊柱后外侧植骨。结果:21例平均随访18个月(13~28个月)。除1例ASIAB级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外,其余ASIAC级或D级者恢复至E级。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腰背疼痛及功能情况总体满意。结论:胸腰椎Chance骨折属于屈曲牵张性损伤,发病率低,神经症状少,为不稳定骨折,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7.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重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重建方法的选择。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6月收治56例骨盆骨折,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9~58岁。根据Tile骨盆骨折分型,B型33例,其中B1型15例,B2型11例,B3型7例;C型23例,其中C1型10例,C2型8例,C3型5例。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复位内固定术,对骨盆以及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恢复稳定骨盆前后环的解剖结构。结果术后56例随访12~68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骨折及脱位在3~6个月愈合,疗效满意。患者全部恢复正常生活及行走功能。按Majeed疗效评价,获优40例,良11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07%。前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者骨盆稳定性好,骨盆外形接近或完全恢复,仅沿髂嵴切口有不适,功能恢复快且满意。结论骨盆骨折根据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并以骨盆重建钢板复位固定,是一个较好的、可靠的治疗骨盆骨折,重建骨盆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进行骶髂关节复位内固定。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采用M ajeed评价标准:满意10例,良好7例,一般1例。结论应用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复位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9.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1例。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指导及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确定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6个月,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按照SSMH综合评分标准平均为24.5分,27分以上(优)3例,24~27分(良)14例,优良率为86%。疼痛评分为9.3分,功能评分为8.6分,肌力和运动评分为8.2分。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减轻创伤后肩关节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应用碳纤维cage联合椎间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碳纤维cage结合cage前间隙打压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34例,术后应用复位指数(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椎间隙高度指数及腰骶关节角)和融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8~14个月,平均10.6个月。Taillard指数术前0.31,术后0.16,随访时0.17,Boxall指数术前0.33,术后0.17,随访0.17;椎间隙高度指数术前0.26,术后0.58,随访0.57;腰骶关节角术前13.18°,术后19.11°,随访18.9°。复位指数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滑脱节段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神经并发症。术后腰痛按Denis法评估改善明显。结论: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碳纤维cage基础上,采取cage前间隙打压植骨椎间融合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