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 病例报告 女 ,5 0岁 .体检时发现右肺门附近有一肿物 2wk于 2 0 0 2 0 5 2 7入院 .查体 :右肺中上野呼吸音略减弱 .X线片 :胸廓对称 ,纵隔气管居中 ,右肺门可见边缘清楚团状影 ,右侧位示右肺门旁可见 4 .0cm× 4 .0cm高密度块状影 ,轻度脐凹征 ,并见条状肺不张影 ,提示 :右肺占位病变 .双肺CT平扫 :肺窗 :双侧胸廓对称 ,双肺野清晰 ,未见异常密度影分布 ,可见右肺中间段支气管水平肺门增大 ,所对应之局部支气管影未见明显狭窄征象 ,余未见异常改变 .纵隔窗 :可见肺窗显示右肺门增大影 ,略呈分叶状 ,大小约 2 .3cm× 2 .3cm ,纵隔内…  相似文献   
82.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正常人及37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伴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者血浆内皮素显著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者(P<0.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血浆内皮素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3.
甲硝哒唑治疗牙周炎、龈缘炎、坏死性龈口炎等口腔慢性炎症,时有报道,但口服给药剂量较大,有不良反应,药物在牙周局部的浓度低。为了提高药物疗效,降低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我科与药局共同研制了可吸收性复方甲硝唑缓释膜,并试用于临床,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通过采用丹参、肝素的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了10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观察其对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及α_2-巨球蛋白(α_2-M)的影响。结果提示:(1)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ATⅢ:A 极低,肝素静脉滴注可进一步消耗 ATⅢ:A。(2)肝素雾化吸入可促进 ATⅢ:A 上升。(3)丹参具有 ATⅢ的抗凝活性,丹参静脉滴注与肝素雾化吸入联合用药是治疗肺心病高凝状态的较好方法,其分别明显优于肝素静脉滴注、雾化吸入及丹参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85.
目的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成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PET/CT)不仅可提供肿瘤大小等解剖学信息,而且可从细胞分子水平反映人体生化和代谢变化,本研究旨在对18F-FDG-PET/CT早期预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缓解率的价值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择2010-01-01-2014-12-31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PET/CT1)和治疗1个周期后(PET/CT2)分别显像1次.根据近期疗效分为客观缓解(OR)组(n=10)和非客观缓解(non-OR)组(n=8),分析OR组和non-OR组之间PET/CT1 SUVmax、PET/CT2 SUVmax、△SUVmax和SUVmax变化率的差异.SUVmax变化率以20.00%为界值,≥20%为代谢反应组(n=12),<20.00%为无代谢组(n=6),分析代谢反应组与无代谢反应组患者OR、DCR的差异.结果 OR组患者的△SUVmax为2.609±0.299,显著高于non-OR组的0.975±0.395,t=3.368,P=0.003 9;OR组SUVmax变化率为(37.250±3.102)%,明显高于non-OR组(16.300±4.111)%,t=4.148,P=0.000 8;代谢反应组缓解率为83.33%,明显优于无代谢反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92,P<0.001.结论 18F-FDG-PET/CT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缓解率具有重要的早期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6.
抽动障碍,又名多发性抽动症,是发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点[1]。其中运动性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可发生在颜面部,颈肩部,躯干及四肢,表现有皱眉,眨眼,挤眼,咧嘴,耸肩,面部抽动,仰头,甩头,扭肩,甩手,鼓肚子,踢腿,顿脚等。  相似文献   
87.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mdr1基因shRNA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以mdr1为靶基因设计具有短发夹结构的模板寡核苷酸,退火形成互补双链结构,再克隆至pSilencerTM 3.1-H1 neo载体,构建重组的短发夹shRNA表达载体.采用酶切法和测序法鉴定.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后显示有66 bp模板寡核苷酸片段和4.3 kbp的线性化的pSilencerTM 3.1-H1 neo载体片段.重组子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的mdr1基因cDNA序列相符.结论:重组靶向mdr1基因shRNA表达载体构建正确,为进一步转染耐药的肿瘤细胞逆转肿瘤耐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38例合并肾功能衰竭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38例合并肾功能衰竭 (肾衰 )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肾功能逆转和生存、预后因素 ,以期为我国MM患者合并肾衰的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临床依据。病例和方法1 病例 为我院 1990~ 2 0 0 0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 82例MM住院患者 ,诊断和临床分期按张之南等制定的标准[1] 。其中38例为合并肾衰患者 ,男 2 9例 ,女 9例 ;中位年龄 5 4岁 (2 8~74岁 ) ;临床分期均为Ⅲ期 ;M蛋白类型 :IgG型 16例 ,IgA型6例 ,轻链型 9例 ,未分型 7例 ;轻链类型 :κ型 8例 ,λ型 18例 ,未知型 12例 ;尿本 周蛋白阳性 2 2例 ,…  相似文献   
89.
随着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患脑血管病的人越来越年轻,心理障碍愈之明显。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学模式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应用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利用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调节患者病理心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笔  相似文献   
90.
马越  张凤春  王红霞 《中国肿瘤》2013,22(7):575-580
[目的]研究重组p53腺病毒(RAd-p53)、E1B蛋白缺陷型溶瘤腺病毒(E1B--OLV)及化疗药物紫杉醇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方法]分别用RAd-p53、E 1B--OLV、紫杉醇感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并常规培养MCF-7细胞.流式细胞仪(FCM)分析CD44+CD24-细胞的表型比例,及行微球体培养,观察微球体大小,用FCM分析微球体CD44+CD24-细胞的比例.[结果] RAd-p53感染MCF-7细胞的CD24-,CD44+,CD44+CD24-比例为(3.670±0.577)%,(53.300±0.580)%,(0.930±0.116)%(P<0.05);E1B--OLV感染组为(24±1)%,(60±1)%,(10.670±1.528)% (P<0.05);紫杉醇组为(14±1)%,(3.670±0.577)%,(2.330±1.528) %(P>0.05),对照组为(14±1)%,(50±1)%,(2.270-0.643)%.RAd-p53感染组及E1B--OLV感染组的微球体大小与对照组相仿,成球时间早于对照组,紫杉醇组的微球体小于对照组,成球时间则晚于对照组.RAd-p53组微球体中CD24-,CD44+,CD44+CD24-的比例为(3.670±0.577)%,(44.670±0.577)%,(17±1)%(P<0.05);E1B--OLV组为(24.670±0.577)%,(29.670±1.528)%,(23.5±0.5)%(P<0.05);紫杉醇组为(77.330±1.528)%,(1.100±0.361)%(P<0.05),(19±1)%(P>0.05);对照组为(11±1)%,(50±1)%,(20.330±1.528)%.[结论]RAd-p53促进BCSCs分化成增殖祖细胞,减少了CD44+CD24-细胞比例.E1B--OLV病毒杀伤MCF-7细胞,加快BCSCs自我更新,促进其分化成干细胞性质的子代.紫杉醇能杀死MCF-7细胞,对BCSCs无杀伤或促进其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