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51.
目的:研究补肾抗衰片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后血管组织蛋白质硝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5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OR)、模型组(CHOL)、补肾抗衰片组(BSKS,1 g·kg-1·d-1)、辛伐他汀组(SIMVA,5 mg·kg-1·d-1);各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8,12,16周采血,最后1次采血后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取主动脉,检测血清环氧合酶-2(COX-2) 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检测主动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p38 MAPK mRNA的表达,p38 MAPK阳性面积以及eNOS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的不同时期都可检测到 iNOS表达和蛋白质酪氨酸的硝基化,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纤维帽较薄,斑块内有大量脂质沉积,血清3-NT水平明显升高,补肾抗衰片干预后,血清3-NT水平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而COX-2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主动脉p38 MAPK mRNA,iNOS mRNA基因在正常组仅有少量表达,AS病变组p38 MAPK mRNA,iNOS m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抗衰片也明显降低了家兔p38 MAPK水平;p38 MAPK mRNA,iNOS mRNA基因表达明显下降,辛伐他汀也有类似的抑制硝基化效应。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时,组织蛋白质酪氨酸发生硝基化损伤,中药复方制剂补肾抗衰片在AS病变中具有重要的抗硝基化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38 MAPK mRNA,iNOS mRNA基因的表达以及影响iNOS/NO-COX-2通路中相关酶的活性,同时补肾抗衰片可能通过对抗硝基化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和总结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至2009年收治的肾上腺髓质脂肪瘤13例,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1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与影像学诊断结果高度一致。肿瘤大小与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术后无复发,预后良好。3例未手术者随访无临床症状,肿瘤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金标准。该病预后良好,无复发。无症状患者可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3.
刘丹医师:首先汇报病史。患者,男,52岁,因“查体发现前列腺右侧叶硬结”于2005年2月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体检时发现前列腺右侧叶硬结,测血清PSA为4.2ng/ml。其后半年内反复查PSA,血清PSA波动于3.21~4.50ng/ml。患者既往体健,无血尿及明显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54.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又名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少数患者可累及尿路系统引起严重血尿,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KTS累及膀胱引起血尿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又名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少数患者可累及尿路系统引起严重血尿,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KTS累及膀胱引起血尿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保护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排尿和阴茎勃起功能 ,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 1 4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 (T1 )。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 ,采用解剖式手术方法 ,通过保护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颈成形保护患者的排尿功能。对 4例患者保留支配阴茎勃起的神经血管束 ,以保护勃起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 6~ 2 6个月 (平均 1 2 .7个月 ) ,1 4例患者排尿功能恢复良好。 4例保留血管神经束患者 ,3例恢复性功能。结论 保护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颈成形术可有效地保护排尿功能。保留血管神经束可有效地保留性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7.
<正>前列腺是男性所特有的器官,位于膀胱出口外,尿道从中间穿过,体积如栗子大小。由于它解剖部位的特殊,当它出现疾病时容易表现排尿方面的异常或盆底会阴部不适。前列腺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泌功能逐渐减弱,体积逐渐增大。前列腺常见3种疾病,即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公众对前列腺疾病的认识不是被夸大就是被  相似文献   
58.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又名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少数患者可累及尿路系统引起严重血尿,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KTS累及膀胱引起血尿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总结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膀胱全切Studer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24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岁,其中移行细胞癌23例,T1 6例、T2 12例、T3 5例,鳞癌1例.术中近端回肠输入袢改为10cm;远端袢完全去管道化后排列成W形,输尿管直接与回肠输入袢的近段端侧吻合.观察随访术后排尿及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24例手术时间220~330 min,平均270 min术中出血量400~1600ml,平均600 ml.患者围手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可自行排尿,13例发生遗尿.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36个月).2例膀胱剩余尿>100 ml,合并输尿管轻度扩张;1例术后12个月出现肾功能不全;23例肾功能正常,无电解质紊乱.结论 Studer回肠代膀胱术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术中一般不做预防性输尿管抗反流处理.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尿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银染法于术前检测85例表浅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在行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3个月和6个月时再检测尿端粒酶活性,同时行膀胱镜检查.结果术前85例表浅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为81.18%(69/85);术后67例获随访,6个月内尿端粒酶检测持续阳性者复发率为55.56%(20/36),持续阴性者复发率为19.23%(5/2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例3个月为阴性而6个月转阳性者均复发,而3例3个月为阳性而6个月转阴性者均未复发.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表浅膀胱癌早期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