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察心络绌急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心络绌急动物模型,观测心电图变化、心肌表面微循环及心脏表面血流量,评价大鼠模型;通过TUNEL染色及电镜技术手段,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显著抬高,心肌表面微动脉收缩,心脏表面血流量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增加,透射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聚集、肿胀,部分膜破裂,嵴降解等超微结构变化。结论心络绌急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心络绌急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ax、Bcl-2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Bax/Bcl-2显著升高(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部分心肌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聚集、肿胀,部分膜破裂,嵴降解。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Bax/Bcl-2表达失衡激活线粒体途径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心之络病"孙络疏失"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特征。方法将心电图正常的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30 min组、造模1 h组、造模6 h组、造模12 h组、造模24 h组。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孙络疏失"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HE染色:30 min及1 h以炎性细胞浸润和部分心肌细胞坏死为主要改变,6 h炎性细胞浸润最明显并伴有心肌细胞坏死溶解改变,12 h和24 h以心肌组织内增生改变为主,且24 h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2)透射电镜:起初仅见Z线和M线迂曲模糊、闰盘局灶性模糊、线粒体轻度肿胀等轻度病理变化,随后出现心肌细胞水肿、肌原纤维灶性溶解等变化,进一步加重出现心肌细胞坏死及血管间质内皮细胞凋亡,病变随时间推移呈逐渐加重趋势,12 h最为严重。结论心之络病"孙络疏失"会导致模型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和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这与"孙络疏失"所导致的孙络"行血气而营阴阳、内灌脏腑,外濡腠理"功能的缺失,进而引起心肌组织病理性改变的构想一致。  相似文献   
15.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痛)主要临床症状之一.既往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多从气滞血瘀病理特征着手,采用理气活血法,而忽视了络病学说与通络疗法的重要性.本文将应用络病理论与通络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络脉病变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病理机制 古代医家对络病早已有了充分的理论认识,《黄帝内经》就从络脉的概念、循行、生理、病理和治疗等各个方面论述了络脉生理功能的缺失和病理状态的产生最终造成“心痛”。理论临床并重的《金匮要略》则首创了很多治疗络病的经方,如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蜘蛛散、下痰血汤、抵当汤等,均为后世所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和胃安神方(HWASF)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HWASF主要有效成分和各中药靶蛋白;在生物信息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搜索失眠疾病靶点;利用R语言将HWASF-Insomnia靶点取交集并绘制韦恩图,上传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交集靶点投射到Metascape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插件构建调控网络图;以蛋白自带配体为中心完成分子对接等可视化操作、构象评分和结合模式分析。结果:通过TCMSP并结合文献,筛选出HWASF中19个有效成分与134个中药靶点数;GeneCards数据库获得1 074个失眠靶点,经韦恩图得到49个HWASF-Insomnia共有靶点;GO富集发现HWASF治疗失眠可能参与第二信使介导信号传输、凋亡等多项生物过程,体现突触后膜整体成分、细胞体等多种细胞功能,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多类分子功能;筛选其靶点富集于多巴胺能突触、5-羟色胺能突触等多条KEGG信号通路,涉及药物代谢、神经递质、细胞凋亡、免疫等功能。分子对接发现HWASF可通过山柰酚等有效成分作用于RELA等失眠靶点达到治疗失眠作用。结论:HWASF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RELA、TNF、FOS等核心基因及其通路的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