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06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450篇
耳鼻咽喉   109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565篇
口腔科学   118篇
临床医学   1667篇
内科学   863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242篇
特种医学   5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57篇
综合类   3204篇
预防医学   1152篇
眼科学   188篇
药学   1308篇
  18篇
中国医学   1241篇
肿瘤学   497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367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704篇
  2012年   818篇
  2011年   902篇
  2010年   851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 1,CT1)/破伤风毒素重链C端片段(tentanus toxin C fragment,TTC)(CT1/TTC)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12)细胞的靶向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CT1/TTC融合蛋白。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将CT1/TTC融合蛋白与PC12细胞共培养,红色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能否在TTC的靶向作用下进入PC12细胞。结果:成功构建了CT1/TTC融合蛋白,测序显示融合基因序列正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能够进入PC12细胞,并发出红色荧光。结论:采用PCR和T-A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能成功构建CT1/TTC融合蛋白.并且TTC能够将CT1靶向进入PC12细胞。  相似文献   
92.
张伟  陈玉辰 《河北中医》2007,29(1):49-49
2004-07—2006-01,我们采用动态下手法治疗腰肌紊乱症6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35~72岁,平均51岁;病程3 h~2日。1.2诊断标准参照《临床颈腰肢痛诊疗手册》[1]确定诊断。①腰骶部疼痛,疼痛部位局限,常能明确指出区域  相似文献   
93.
静脉尿路造影是泌尿系统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适用于尿路系统各种器质性、功能性病变的检查。在X线电视监视下动态观察泌尿系显影的情况,由诊断医师参与操作,适时捕捉最佳时机与体位,可大大提高病变的显示及诊断能力,是对传统检查方法的改进和发展。我院自1996年8月开始运用X线电视监视下静脉尿路造影以来,已进行了数百例检查,现对该技术做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94.
KMG及微导管在部分性脾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KMG和微导管系统在部分性脾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海藻酸钠微球(KMG)和微导管系统对常规导管不能超选择的18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结果18例脾功能亢进病人均收到良好的疗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KMG配合微导管系统操作简单、方便、超选择成功率高、疗效好、副反应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13例舌血管瘤的电化学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对舌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电化学治疗舌血管瘤13例。治疗电压5—8V,电流50—80mA,参考治疗电量50—80C/cm^3瘤体。治疗中观察瘤体变化,瘤体固缩变硬时治疗结束。结果:13例患者术后均随访0.5a以上。13例中完全治愈6例、部分治愈6例,有效率92、3%。结论:电化学治疗舌血管瘤是目前一项新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方便,易于为患者接受,是治疗舌血管瘤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P53、Ki-67和PCNA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的survivin、P53、Ki-67和PC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食管癌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块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组P〈0.05;P53与Ki-67阳性表达在食管癌发生的不同部位组P〈0.05;Ki-67和PCNA与肿瘤分化程度、食管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组的P值均〈0.05;survivin、P53、Ki-67和PCNA共同阳性表达24例,阳性表达率占40%,回顾性多因素分析survivin、P53、Ki-67和PCNA的表达在食管癌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P值均〉0.05。结论survivin在肿瘤分化组中出现差异性表达;P53与Ki-67在食管下段癌出现高表达;Ki-67和PCNA在肿瘤分化程度、食管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的有无存在差异性;survivin、P53、Ki-67和PCNA的表达不能单独作为食管癌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urvivin、P53、Ki-67和PCNA可以作为食管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98.
目的:包扎,每天换药2次,天。结论:湿润烧伤膏观察湿润暴露疗法和湿润烧伤膏,治疗阴茎烧伤的疗效。方法:烧伤阴茎用湿润烧伤膏其他部位烧伤应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结果:25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愈合天数23.5包扎疗法治疗阴茎部烧伤,病人无痛苦,创面愈合快,不易感染,瘢痕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 对28例妊娠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中产前发病者3例,产后发病者25例,大部分在产后1周-40d内发病,误诊率高,以Ⅱ例和Ⅴ型肺结核为主,合并多脏器结核12例。经正规积极治疗,大部分可好转,复发率低。结论 孕前常规进行结核方面的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治愈后再妊娠,产后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头痛,胸痛者应考虑结构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在硬膜外腔麻醉时,选用国产3%盐酸氯普鲁卡因,并与2%盐酸利多卡因硬膜外腔麻醉进行比较,目的在观察其阻滞效果,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