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科从 2 0 0 1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共收治 3例椎管内肿瘤病人 ,其中 2例入院前曾以椎间盘突出症治疗 1年余 ,另 1例住院后行脊髓探查术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例 1,女 ,5 4岁 ,因背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 2年于 2 0 0 1- 0 9- 0 3入院。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困痛 ,活动后加重 ,以后向右下肢后面放射 ,如触电感 ,影响休息。曾在外院以“椎间盘突出症”行按摩、推拿、针炙等治疗一月 ,效果甚微。继而疼痛波及双下肢 ,再次以“椎间盘突出症”行椎管内注射药物及卧床休息后 ,症状仍继续加重 ,且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独自行…  相似文献   
12.
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6月笔者应用GSH钉固定结合CPM治疗陈旧性股骨髁上骨折并膝关节僵硬 12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年龄 32~ 6 5岁 ,平均 39岁。其中车祸伤 8例 ,重物砸压伤 2例 ,高处坠落伤 2例。均曾行手术治疗。前次手术以普通钢板固定 3例 ,自动加压钢板固定 6例 ,L型钢板固定 2例 ,克氏针及松质骨螺钉联合固定 1例。来院治疗时 ,钢板断裂 3例 ,螺钉松动、拔出、断裂共 6例。前次手术至本次手术时间 6~4 8个月 ,平均 18个月。查体均可见膝部畸形 ,膝关节呈伸直位…  相似文献   
13.
张树峰  常浩胜  王瑜  梅玉峰 《医学综述》2008,14(21):3344-3345
目的观察股二头肌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Ⅲ度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二头肌肌皮瓣V-Y推进的方法修复截瘫伴坐骨结节Ⅲ度褥疮患者13例。结果13例患者中8例Ⅰ期愈合,3例部分边缘有少许分泌物,经换药后愈合,2例瓣皮裂开后Ⅱ期缝合后愈合,无皮瓣坏死发生。结论股二头肌肌皮瓣V-Y推修复坐骨结节Ⅲ度褥疮疗效可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钩钉棒联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8例齿状突骨折及寰枢椎脱位。结果 7例获得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神经功能D级2例,均恢复至E级。颈椎活动无明显疼痛,动度良好5例,可2例。结论后路寰枢椎钩钉棒联合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半椎板减压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半椎板减压、椎体内植骨治疗26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随访观察时间为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观察指标为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以及椎管堵塞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10~24个月随访。术前和术后3 d影像学比较,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椎管堵塞率变小,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术后近期恢复良好。术后3 d与1年骨愈合取内固定后影像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远期效果良好。脊髓神经功能平均恢复一级。结论经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半椎板减压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减压充分,后期椎体高度再丢失和内固定失败率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对17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行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结合韧带修复治疗,男10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35.4岁。平地摔伤5例,车祸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胸部闭合性损伤及肋骨骨折7例,合并头部外伤3例。受伤距手术时间3~10d。结果17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半年x线复查肩锁关节位置良好,锚钉位置正常。按Karlsson肩关节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4%。结论应用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效果确实,疼痛轻,对肩关节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咽后颈椎前入路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对Hang-man骨折12例,均采取下颌下横切口,经咽后间隙颈椎前入路,C2、3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得到随访3个月~3年,颈椎疼痛症状消失,上肢麻木、无力等神经症状恢复正常;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率100%,颈椎生理前凸及解剖序列完全恢复。结论经咽后颈椎前入路C2、3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性和远期稳定性良好,颈椎活动度影响小,适用于所有类型Hangman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胫腓骨双骨折治疗中腓骨内固定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时,以固定胫骨为主,腓骨多不作固定,忽视了腓骨在小腿承重、维持小腿长度、平衡肌力、维持踝关节功能等方面的重要性,往往有术后畸形愈后、骨不连、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我们从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收治60例胫腓骨双骨折患者,行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42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高能量损伤日益增多,髋臼骨折发病率随之上升。髋臼骨折能否及时、正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1~2005年共收治各类型髋臼骨折34例,其中应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