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为恶性血液肿瘤合并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1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后,抗感染治疗前后hs-CRP、PCT水平变化.结果 感染组患者hs-CRP、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化疗后粒缺期发热组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血清hs-CRP、PCT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hs-CRP、P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粒缺期合并发热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高于T1,T3经抗感染治疗后血清hs-CRP、PCT水平低于T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hs-CRP、PCT水平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的hs-CRP、PCT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缺期合并感染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上升,经抗感染治疗后下降;采用hs-CRP、PCT联合检测对于化疗后粒缺期感染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与单纯行XELOX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选的70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8例)与单纯化疗组(32例),前者予3DCRT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后者予卡倍他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均治疗2个周期,对比治疗结束后疗效、毒副反应、癌胚抗原(CEA)水平及手术保肛率。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肿瘤控制率(92.1%)高于单纯化疗组(81.3%)(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此外,同步放化疗组出现特异性放疗损伤6例(15.8%),单纯化疗组出现2例置管处感染(6.3%)。同步放化疗组CEA水平(12.1±4.4)ng/ml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14.4±4.8)ng/ml(P0.05),术后两组CEA水平均阴转。同步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手术保肛率分别为82.9%、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2,P=0.131)。结论 3DCRT同步卡培他滨化疗与XELOX化疗均是术前辅助治疗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方案,前者在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手术保肛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严重程度和无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对60个无高血压[收缩压(SBP)<140mm Hg和/或舒张压(DBP)<90mm Hg)]的门诊患者进行通宵的多导睡眠监测(PSG)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从PSG结果计算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四组:非OSAS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结果昼夜收缩压和舒张压显示在OSAS的严重程度上没有差异;然而,睡眠SBP,最低SBP,醒前SBP在重度OSAS组显著高于非OSAS组(分别P=0.02,P=0.04,P=0.006)。重度OSAS的睡眠BPD、最低BPD、醒前BPD的显著高于非OSAS(P=0.01,P=0.02,P=0.0003)。结论轻中度OSAS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和非OSAS患者无显著差别,血压昼夜显示的OSAS的严重性没有区别。然而,严重的OSAS组显示有显著的睡眠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5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男性疾病.合并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同时年龄在70岁以上的高龄、高危BPH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我院于2008年2月~2012年7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P)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18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年龄70~ 86岁,平均年龄77岁.病程3~15年.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查体(包括经直肠前列腺指诊)、泌尿系B超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结果,明确诊断为BPH;前列腺I °增生9例,Ⅱ.增生5例,Ⅲ.增生4例.其中行耻骨上膀胱造瘘4例,留置尿管10例;合并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脑血管后遗症5例,糖尿病12例,肾功能不全4例,膀胱结石1例.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新疆阿勒泰牧区哈萨克传统发酵驼乳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 DNA 提取、PCR 扩增、16S rDNA 产物测序和数据分析对该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16S rD-NA 产物测序结果通过 Eztaxon 数据库比对,保守基因 rpoA、pheS 的扩增产物通过 NCBI 数据库比对,发酵驼乳中乳酸菌菌株的序列和已报道的乳酸菌菌株16S rDNA、rpoA、pheS 的序列分别用 MEGA 5.2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此菌株(10号)的16S rDNA 序列与 Lactobacillus pentosus (JCM 1558T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Argentoratensis (DKO 22T )、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 (DSM 10667T )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 (ATCC 14917T )的相似率分别为100%、99.87%、99.8%和99.74%。结论10号乳酸菌菌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 Lactobacillus pentosus (JCM 1558T )。  相似文献   
56.
吐鲁番市郊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口腔疾病患病调查迪丽达尔迪丽努尔候铁军*热比亚*古丽孜帕*(预防医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预防医学系)口腔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中错牙合、龋齿和口腔炎的发生率在我国有增高的趋势,有关少数民族这方...  相似文献   
57.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结核病的发病亦有增高趋势。为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1997年收治的465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我院理疗科从1982年5月3日至8月13日开展颈椎牵引和理疗治疗颈椎病108例,本组病例均经我院骨科或神经科诊断。 108例中有X光颈椎正侧位片证实为颈椎病者82例:其中项韧带钙化1例,生理曲度消失2例,轻度骨质增生19例,椎间隙变窄伴骨质增生60例。其余26例无X光片而由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 108例中神经根型104例,脊髓型2例,椎动脉型1例,交感神经型1例。病程最短一  相似文献   
59.
背景: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容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药鹿茸具有骨生长因子,能促进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可能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治疗作用。目的:观察鹿茸粉对大鼠激素诱导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治疗组。1周2次臀部肌肉注射给予地塞米松(30mg/kg),连续6周。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按200,400,800mg/kg剂量灌胃鹿茸粉,每天1次,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量生理盐水。治疗2个月后,测量大鼠血脂水平,取两侧股骨头测量骨密度、病理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结果与结论:类固醇激素干预后,大鼠造成明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损伤,经过治疗后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损伤骨组织明显恢复,与模型组相比,骨密度增高,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股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升。提示鹿茸粉能通过增加骨形成,改善脂肪代谢和增加血管形成来治疗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60.
背景: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容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药鹿茸具有骨生长因子,能促进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可能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治疗作用.目的:观察鹿茸粉对大鼠激素诱导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 只雄性wistar 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治疗组.1 周2 次臀部肌肉注射给予地塞米松(30 mg/kg),连续6 周.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按200,400,800 mg/kg 剂量灌胃鹿茸粉,每天1 次,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量生理盐水.治疗2 个月后,测量大鼠血脂水平,取两侧股骨头测量骨密度、病理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结果与结论:类固醇激素干预后,大鼠造成明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损伤,经过治疗后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损伤骨组织明显恢复,与模型组相比,骨密度增高,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股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上升.提示鹿茸粉能通过增加骨形成,改善脂肪代谢和增加血管形成来治疗激素诱导性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