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蒿属中药南刘寄奴脂溶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永庆  屠呦呦 《药学学报》1984,19(12):909-913
从南刘寄奴Artemisia anomala S.Moore中分得两个香豆素,两个黄酮,一个三萜醇,一个二肽类化合物和一个倍半萜内酯。其中,奇蒿黄酮(arteanoflavone)首次从天然物中分离,奇蒿内酯(arteanomalactone)为一新倍半萜内酯。  相似文献   
12.
双氢青蒿素对BXSB小鼠狼疮肾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 (Dihydroqinghaosu ,DQHS)对BXSB小鼠狼疮肾炎 (LN)病理改变的影响及对其肾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活化和NF κBp6 5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DQHS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分子机制。 方法 对低温冰冻肾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检测 ;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肾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NF κBp6 5蛋白的表达 ;以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lectrophreticmobilityshiftassay ,EMSA)对NF κB的活化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 :模型对照组及DQHS(5mg·kg-1)剂量组小鼠肾脏组织中多种免疫球蛋白 (IgG ,IgA ,IgM)和补体 (C3 ,C1q)的荧光检测呈强阳性 ,DQHS高剂量 (12 5mg·kg-1)和中剂量 (2 5mg·kg-1)组除IgG和补体C3 呈微弱阳性外 ,IgA ,IgM和补体C1q均为阴性 ;与正常组相比较 ,BXSB小鼠肾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NF κB的活化及其p6 5蛋白的表达均增加 ,其中 p6 5蛋白表达的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与模型组相比较 ,DQHS3个剂量 (12 5、2 5、5mg·kg-1)组BXSB小鼠肾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NF κB的活化及其p6 5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 p6 5蛋白表达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DQHS能抑制肾组织中NF κB的活化及其  相似文献   
13.
荚果蕨贯众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荚果蕨贯众为球子蕨科Onocleaccae荚果蕨属植物Matteucciastruthiopteris (L .)Todaro的根茎。据《中药志》记载,荚果蕨贯众是商品贯众的一种,有清热解毒、杀虫止血之功效,主产于东北三省、河北、四川、陕西及西藏。有关化学成分研究,仅见文献报道荚果蕨全植物中含有脱皮甾酮、紫萁甾酮A和蝶甾酮[1] 。我们从荚果蕨根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正十六酸(1)、β谷甾醇(2 )、豆甾 4 烯 3,6 二酮(3)、、胡萝卜苷(4)、蔗糖(4)、D  相似文献   
14.
用HPLC-UV-ELSD法同时测定青蒿药材中青蒿素、青蒿乙素和青蒿酸的含量。采用Nucleodur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 ID);以乙腈-0.1%乙酸水(50∶5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09 n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50 ℃。结果显示,青蒿素、青蒿乙素和青蒿酸能够达到很好分离。它们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2.6 μg, r=0.999 4(n=5); 0.022~4.4 μg, r=0.999 9(n=5); 0.203~8.12 μg,r=0.999 8(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5%(RSD=2.3%, n=6);102.37%(RSD=1.7%, n=6);101.10%(RSD=0.79%, n=6)。本法简单、准确、快速,可同时测定青蒿药材中青蒿素、青蒿乙素和青蒿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荚果蕨贯众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荚果蕨贯众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1-O-β-D-葡糖基-(2S,3R,4E,8Z)-2-N-(2′-羟基二十二碳酰)-二十碳鞘氨醇-4,8-二烯(1),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2,3-O-十六烷酸甘油二酯(2),丁二酸(3),D-甘露糖醇(4)。结论 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红药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分离鉴定红药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甲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4-dihydroxyphenylalcohol-β-D-glucopyranoside(1),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calceolarioside B)(2),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plantainoside D)(3),3,4-dihydroxyphenyl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4-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plantamajoside)(4),3,4-dihydroxyphenyl alcohol-β-D-glucopyranosyl-(1→3)-6-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scroside E)(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荚果蕨贯众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东  杨岚  傅梅红  屠呦呦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03-1705
目的:对荚果蕨贯众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去甲氧基荚果蕨素(demethoxymatteucinol,1),荚果蕨素(matteucinol,2),银松素(pinosylvin,3),荚果蕨黄素(matteuorien,4),银松素-3-O-β-D-葡萄糖苷(pinosylvin 3-O-β-D-glucopyranoside,5),荚果蕨苷A(matteuorienate A,6)。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青蒿素片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并用于青蒿素片中青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青蒿素片中青蒿素进行HPLC分析,Thermo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载气(N2)压力5.8×10-3Pa,增益值为50。结果青蒿素在1.002~4.008μg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5%(RSD为2.3%)。结论本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青蒿素片中青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中药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为青蒿素,但青蒿幼株无抗疟作用。经研究青蒿幼株含大量青蒿酸而乏青蒿素,推测青蒿素等倍半萜类化各物系由青蒿酸转化而来。为合理利用青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中,分离鉴定出两个黄酮化合物,分别为5.7-2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及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二者在艾叶中系第一次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