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冰  封亮  贾晓斌 《中草药》2019,50(17):4003-4007
中药制剂质量的科学客观评价一直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历史性难题。既往中药制剂质量评价多采用"以点代面,以一代全"的单成分评价模式及"唯含量论"的指标选取方式,严重偏离了中药整体观的特点,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目前,基于多指标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模式已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然而中药多成分的复杂性,使其无法实现所有成分的准确辨识,更不可能将所有成分作为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标准。结合中药自身特点,提出在现有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等先进技术手段,选取可代表中药制剂整体效应的有限个代表性成分,并在各代表性成分量比关系考察的基础上,以代表性成分的量及各代表性成分间量的关系为参数,建立基于"组分结构"特征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策略,以期为今后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
静息态fMRI评价阿尔茨海默患者大脑功能网络效率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采用图论方法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对大脑功能网络效率的影响.方法 对33例AD患者(AD组)和20名健康老年志愿者,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RS)评估认知水平;采集静息态BOLD-fMRI的数据,应用解剖学自动标记模板把大脑分为90个区域,提取每个区域内所有体素的BOLD信号平均值,计算每两个区域间的相关系数,构建功能网络.利用图论方法检验两组人群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属性,计算网络的效率,评价AD组脑网络效率的特征性变化.结果 AD组MMSE和DRS平均分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以连接矩阵的稀疏度(Sparsity)为阈值,在0.1~0.4范围内,两组受试者的全局效率低于相应的随机网络,高于规则网络;局部效率高于随机网络,低于规则网络,都具有小世界属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全局效率显著降低,局部效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 AD患者的大脑功能网络仍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全局效率显著降低,局部效率显著增高,提示AD患者脑功能网络的信息传递能力和效率受损.  相似文献   
93.
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脱力草、龙牙草、狼牙草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仙鹤草具有止血、抗肿瘤、镇痛抗炎、抗菌、降血糖等药理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咳血、吐血、疟疾、肿瘤等疾病。其中,仙鹤草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仙鹤草鞣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本文就仙鹤草化学成分以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促进仙鹤草抗肿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4.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产地、品种夏枯草药材的组成差异性,为全面评价夏枯草属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 HPLC 法测定来源于9个产地夏枯草属3种药材,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山菠菜 P. asiatica Nakai,硬毛夏枯草 P. hispida Bent 中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的量,并计算分析各成分间的结构比。结果 不同品种的夏枯草药材中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量及组成结构比存在着较大差别;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夏枯草药材其4种成分量及组成结构比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其中江西产夏枯草中咖啡酸、迷迭香酸、芦丁、槲皮素量均最高;安徽产夏枯草和江苏产山菠菜4种成分量及组成结构比较相似,分别为 1.0∶14.7∶3.9∶1.0 和 1.0∶14.8∶4.0∶0.8。结论 由于产地、品种的不同,夏枯草属药材成分的组成存在差异性;成分间的结构比可能是夏枯草药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可用于夏枯草属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5.
1986年Reimer等发现,间断的短暂缺血对后续的长时间缺血非但不产生累积损伤效应,反而起一定的保护效应.Murray等经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并首次提出了"缺血预处理"的概念.嗣后,人们对缺血预处理的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证实缺血预处理后机体释放内源性信号物质,通过一些中介物的介导从而产生保护作用.现从信号转导的角度对脑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6.
珍稀濒危动物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严重急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资源限制、枯竭和需求量增加,珍稀濒危药用动物资源急剧减少甚至灭绝,严重威胁着中医药的传承、临床用药的完整性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为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人工替代品应运而生。目前,对于人工替代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能否在临床中完全代替药材原品入药,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该文聚焦珍稀濒危动物药材现状及其已上市的人工替代品,在对两者进行系统性对比的基础上,对人工替代品代替药材原品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针对人工替代品的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
为阐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苯乙醇苷类组分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机制,该研究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的苯乙醇苷类组分进行提取分离,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借助UNIFI软件对保留时间、一级、二级质谱信息等进行分析,初步鉴定了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的11个苯乙醇苷类组分,并以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给药后幼龄大鼠血浆中的化学成分作为研究对象,从血浆样本中鉴定出69个苯乙醇苷相关代谢产物。此外,该研究模拟儿童体内肠道菌群转化体系,探讨肠道菌群对苯乙醇苷类组分中代表性成分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E、红景天苷的代谢影响,建立了小儿食积胃肠积热模型,以研究苯乙醇苷类组分的差异性代谢产物。通过对代表性成分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E、红景天苷入血成分及肠菌转化产物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主要代谢途径为脱氢、氧化、乙酰化、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研究结果揭示了苯乙醇苷类组分在胃肠道的转化规律,通过初步探讨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新的认识,对儿科中药复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8.
牡丹皮对AGEs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基底膜增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牡丹皮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的系膜细胞增生及基底膜增厚的影响。 方法:建立AGE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损伤模型,设置空白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200 mg·L-1],模型组(AGEs,200 mg·L-1),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阳性组(10 mmol·L-1),牡丹皮高、中、低剂量组(2×10-4,1×10-4,0.5×10-4 g·mL-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牡丹皮对损伤的MC的增殖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Ⅳ胶原蛋白(type Ⅳ collagen secretion,ColⅣ)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FN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Col Ⅳ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牡丹皮能抑制AGEs刺激的MC增殖以及FN和Col Ⅳ分泌;Western blotting表明牡丹皮下调MC分泌的FN表达;Real-time PCR结果说明牡丹皮对AGEs刺激下的MC分泌Col Ⅳ的mRNA表达有下调作用。 结论:牡丹皮对AGEs培养条件下的M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牡丹皮能明显抑制基质中Col Ⅳ及FN的合成与分泌,抑制基底膜增厚,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对来源不同的墨旱莲乙酸乙酯提取物(EAEEP)中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保护正常人支气管上皮(normal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NHBE)细胞的物质基础构成。以MTT法比较不同EAEEP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诱导的NHBE细胞保护作用,并采用UPLC分析不同EAEEP中酚酸、香豆草醚及黄酮类组分的含量。结果发现,8种EAEEP(0~200 mg·L-1)对NHBE细胞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并存在统计差异。其中,保护作用较强的是EAEEPⅦ和EAEEPⅧ,其EC50分别为46.97,56.29 mg·L-1。UPLC分析显示,8种EAEEP中酚酸、香豆草醚及黄酮类组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作用最强的EAEEPⅦ(89.15 mg·L-1)和EAEEPⅧ(57.44 mg·L-1)质量总量却并非最高,最高的为EAEEPⅢ(132.25 mg·L-1)。结合“组分结构”理论,分析发现EAEEPⅦ和EAEEPⅧ中酚酸、香豆草醚及黄酮类组分的质量结构与其他样品显著不同,分别为1.0:1.0:0.5和1.0:1.9:0.8。提示EAEEP中可能存在特定的最优“组分结构”关系,可为其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构建中药提取物吸湿性的动态二维表征技术及探究粉体的物料性质对吸湿性的影响。以丹参提取物、枳壳提取物、茯苓提取物与不同比例的可溶性淀粉、无水乳糖、微晶纤维素的药辅混合粉体作为研究对象,在25℃及75%湿度为标准的条件下,测定各粉体的吸湿率-时间动态曲线,并推导出半平衡吸湿时间(t1/2)及平衡吸湿率(F~∞)构成二维评价指标,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及偏最小二乘分析法(PLS)分析各物料性质与吸湿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1/t1/2=0.1 h-1、F~∞=15%为中心构建的吸湿性动态二维表征体系可将中药提取物粉体的吸湿行为分为吸湿量大吸湿快、吸湿量大吸湿慢、吸湿量小吸湿快、吸湿量小吸湿慢4类,且吸湿量与D50、D90、ρb、ρt呈负相关;吸湿速率与D10、D50、D90、ρb、ρt呈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正相关。本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