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含药脑脊液对多种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对脑脊液药理实验条件的规范化及其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不同取样时间、不同添加量、不同灭活方法处理的尼莫地平大鼠含药脑脊液对氯化钾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力的影响,确定尼莫地平大鼠含药脑脊液的制备条件。并进一步考察该条件制备的尼莫地平大鼠含药脑脊液对过氧化氢、连二亚硫酸钠及谷氨酸钠等因素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尼莫地平含药脑脊液对氯化钾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率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同添加量多次给药(2次·d-1×3.5 d)含药脑脊液的保护率均高于单次给药的含药脑脊液;热灭活、乙醇灭活及丙酮灭活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均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保护率与未灭活含药脑脊液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确定条件制备的尼莫地平大鼠含药脑脊液对过氧化氢、连二亚硫酸钠及谷氨酸钠等因素损伤的PC12细胞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尼莫地平含药脑脊液的制备以连续多次给药方案,无需灭活处理,体外添加终体积的10%为宜;对氯化钾等多种原因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小承气汤等三方泻下作用差异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结合药理和化学方法对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及厚朴三物汤三方泻下作用物质基础进行初步研究。药理研究结果显示:三方均明显增加小鼠大肠湿重.其泻下作用强度与所含大黄成正比,小承气汤效价最高;其拆方研究表明.影响泻下作用的最显著因素为大黄,次显著因素为枳实。三方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小承气汤中结合蒽醌含量最高。表明三方均具有明显泻下作用,其效价差异的物质基础与方中所含大黄及其煎出的结合蒽醌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3.
丝瓜藤醇提取物抗炎和抗过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丝瓜藤醇提物(Luf-ext)对过敏反应及急性炎症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和小鼠耳异种PCA作为1型变态反应模型,小鼠Arthus反应和绵羊红细胞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SRBC-DTH)分别作为Ⅲ,Ⅳ变态反应模型,并应用磷酸组胺及二甲苯诱导急性炎症模型。结果 Luf-ext 100,300mg/kg连续ig给药3d,显著抑制大鼠PCA;300,500mg/kg连续ig给药3d,明显抑制小鼠耳异种PCA;同时Luf-ext 100mg/kg对小鼠Arthus反应也呈显著抑制作用;100,300,500mg/kg可明显抑制SRBC-DTH,并对抗组胺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及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结论 Luf-ext具有明显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34.
当归芍药散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研究当归芍药散(DSS)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为临床用于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亚急性衰老小鼠胸腺指数、2,4,6-三硝基氯苯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PC—DTH)、炭粒廓清、溶血素生成及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等实验,观察DSS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DSS明显升高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降低的胸腺指数;显著增强醋酸泼尼松龙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由2,4,6-三硝基氯苯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PC-DTH)反应能力;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正常及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炭粒廓清及溶血素生成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当归芍药散对免疫系统具有一定选择性作用,主要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当归芍药散(DSS)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为临床用于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采用亚急性衰老小鼠胸腺指数、2 ,4 ,6-三硝基氯苯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PC-DTH)、炭粒廓清、溶血素生成及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等实验,观察DSS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DSS明显升高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降低的胸腺指数;显著增强醋酸泼尼松龙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由2 ,4 ,6-三硝基氯苯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PC-DTH)反应能力;体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正常及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炭粒廓清及溶血素生成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当归芍药散对免疫系统具有一定选择性作用,主要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6.
雄黄活性物质的毒效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中药雄黄的毒-效关系。方法:用草酸溶解以除去天然雄黄中所含的As2O3;对比精制前后雄黄中含可溶性砷的量;对比精制前后雄黄的急性毒性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结果:雄黄中可溶性砷含量从精制前的3.75%降至精制后的0.24%;急性毒性大大降低,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雄黄中的有效物质是As2S3,其中所含的As2O3是其毒性成分。  相似文献   
37.
补益气血方剂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补益气血方剂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为探讨中医气血理论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正常、寒凝血瘀、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观察补益气血代表方四君子汤(SZJ)、四物汤(SW)及八珍汤(BZ)水提物对血液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电泳时间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并考察其对ADP诱导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BZ可明显升高正常大鼠高切80S^-1下全血比粘度,三者均可明显增加其体外血栓的湿重和干重;SW、BZ明显降低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所致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湿重、干重及血栓长度,SW还可显著抑制血沉加快;SZJ、BZ可明显降低番泻叶所致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压积;体外250μg/ml均可显著抑制ADP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补益气血方剂具有一定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退热贴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及过敏性,为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一般情况观察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观察退热贴1次给药经豚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吸收后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刺激性反应,及豚鼠皮肤重复接触退热贴后的过敏反应情况.结果:退热贴对实验动物无急性毒性;对豚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作用;豚鼠皮肤重复接触不引起皮肤过敏反应.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退热贴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9.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银杏叶中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所得成分对邻苯三酚-鲁米诺-碳酸缓冲液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ˉ)的清除能力,以及对大鼠中性粒细胞(PMN)呼吸爆发的抑制作用。结果:分得9种黄酮类成分及4种萜内酯类成分,分别为:槲皮素(Ⅰ)、山柰酚(Ⅱ)、异鼠李素(Ⅲ)、木犀苹素(Ⅳ)、异银杏素(Ⅴ)、槲皮苷(Ⅵ)、芦丁(Ⅶ)、槲皮素-3-0-(2″-0.(6′″-对羟基-反式-桂皮酰)-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Ⅷ)、苜蓿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Ⅸ)、银杏内酯A(Ⅹ)、银杏内酯B(Ⅺ)、银杏内酯C(Ⅻ)、白果内酯(ⅩⅢ),其中化合物Ⅸ为首次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O2ˉ及抑制PMN呼吸爆发作用,活性对结构依赖性明显;内酯类成分不能清除自由基,仅对PMN呼吸爆发有微弱抑制作用。结论:银杏叶体外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成分,内酯类成分无明显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中药复方系统研究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复方系统研究包括方剂的来源、组成药物的品种、资源、配伍原理、用量比例、确定主治病证的药效物质基础、科学的质控指标、毒理、制剂工艺、临床研究等方面,本文结合前期相关实践进行论述,为创制现代中药新药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