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改善黑龙江省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建议和对策。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对黑龙江省45周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进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黑龙江省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48.0%,慢性病患病率为44.1%;患一种慢性病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30.4%,患两种慢性病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10.0%,患三种及以上慢性病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3.9%;排名前三位的慢性病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年龄(P<0.05)、文化程度(P<0.05)、自评健康状况(P<0.05)是影响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升健康意识;对不同年龄人群分层管理,防治结合事半功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精准靶向指导高危人群,以延缓或减少慢性病患病,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本实验旨在采用大鼠实验性牙移动建立一种模拟人类正畸性病的动物行为学模型,并观察吲哚美辛对其行为学改变的影响。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大组:即A组(正常对照组),B组(加力组)、Cl组(加力前24h给药组)和C2组(加力后24h给药组);每组根据不同加力时间又分为1-7天组,以大鼠24h的饮食量、饮水量和体重作为行为学指标对正畸性痛进行定量分析观察。结果:B组三项行为学指标在各时间点与A组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Cl组与B组相比,饮食量和饮水量均显著性增加(P<0.01,P<0.001);C2组与B组相比,只有饮水量在加力后48h显著增加(P<0.001),饮食量及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首次建立的实验性牙移动动物行为学模型符合人类正畸性痛的临床特征;吲哚美辛对正畸性痛有较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3.
喉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气道阻塞,临床上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青紫、出汗、心动过速、高血压和喘鸣。术前已施行放射治疗者可导致喉水肿,组织纤维化,喉及会咽固定等加重气道阻塞,增加了气管插管的困难。故术前应充分估计病变位置、范围和程度,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本文总结我院近6年此类患者围手术期麻醉处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54.
55.
56.
目的:检测电针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6、24、48h差异蛋白变化情况,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h模型组、6h电针组、24h模型组、24h电针组、48h模型组和48h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自制的Allen’s打击装置造ASCI模型。电针"大椎""命门"。取脊髓损伤区脊髓组织对样本蛋白进行提取、定量、蛋白双向电泳图像分析,找出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出了10个丰度变化大于1.5倍的差异蛋白。在6h段,有5种差异蛋白,与正常组比,模型组4种差异蛋白表达上调,1种下调,电针后4种差异蛋白的表达被逆转;在24h段,有7种差异蛋白,造模后6种差异蛋白上调,1种下调,电针后6种蛋白的表达被逆转;在48h段,有8种差异蛋白,造模后6种差异蛋白上调,2种下调,电针后其中5种差异蛋白的表达变化被逆转。与电针效应有关的蛋白功能涉及细胞能量代谢、信号转导、DNA修复、细胞凋亡、构建细胞骨架等。随着损伤时间的增加,被鉴定出的脊髓内差异表达蛋白也增多。24h组与6h组比较,多了2种差异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及磷酸丙糖异构酶1,造模后其表达上调,电针后下调。48h组与24h组比较,多了3种差异蛋白: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1及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这3种蛋白在造模后表达分别上调、下调、上调,电针后均表现为上调,减少了2种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及E2泛素结合酶。结论:电针可逆转急性损伤脊髓内多数差异蛋白表达的变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细胞能量代谢、调节异常蛋白等途径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随着时间和针刺次数的增加,电针可能逐渐侧重于发挥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而对受损蛋白的调节作用在减弱。  相似文献   
57.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喉显微手术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喉显微手术精细且时间短,对麻醉要求高,传统的气管插管全麻安全有效,但费时麻烦,我院采用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麻醉的方法用于显微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就两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一点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患者男,31岁。因尿中泡沫增多20d,颜面、双下肢水肿1周,于2004年9月5日入院。既往于2003年6月体检发现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2b型),经化疗后病情缓解。患者于2004年2月26日行异基因骨髓移植(供体为其哥哥),术后服环孢素A(CsA)治疗,CsA25mg/d。入院体检:T37.2℃,BP90/55mmHg(1mmHg=0.133kPa)。皮肤、黏膜无皮疹、黄疸、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口腔根管治疗的临床质量,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以期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以2006年1月-2007年8月在我院口腔科因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完成根管治疗的126例患者的228颗患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和根管充填程度。结果:228颗患牙RCT恰填率为90.35%,欠填率为4.39%,超填率为5.26%;治疗的成功率和失败率分别为94.74%和5.26%。结论:RCT临床质量较好,但还需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根管欠充、超充和医源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与双黄连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将本院80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更昔洛韦加双黄连口服液20ml/d,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体温及口腔疱疹、牙龈红肿减轻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止痛的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80.0%,体温及口腔疱疹、牙龈红肿减轻改善情况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此法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安全可靠,效果满意,能较快地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