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及其相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肌肉、神经、血管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使脑供血不足出现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症状称为颈性眩晕。在高原地区,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颈性眩晕的发病率增高且更趋年轻化,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1],加之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使相当一部份患者被漏诊、误诊,严重地影响到高原人群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为了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病 ,工具简单 ,经济适用 ,疗效显著。但针刺治疗失误的教训也屡见不鲜 ,轻者致残 ,重者致命。现将作者遇到的三例报道如下。1 针具消毒不严致化脓性关节炎1.1 病例资料 男 ,38岁。 2年前开始出现膝关节疼痛 ,在外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反复发作不愈。在某乡村个体诊所请求针灸治疗。先治左侧膝关节 ,选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等穴位 ,采用不锈钢毫针针刺穴位治疗。 2天后膝关节疼痛减轻。第 3天始左膝关节出现红肿疼痛 ,活动时加重 ,遂停止针刺 ,给予口服抗炎止痛药、局部热敷等处理 ,病情愈重 ,高热…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脊椎小关节紊乱33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用手法复位治疗高原脊椎小关节紊乱3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男180例,女152例。汉族288例,藏族4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7岁,平均34.4岁。其中,20岁以下8例,21~30岁10...  相似文献   
14.
1改善就医条件营造温馨舒适就医环境优美、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可以淡化、消除伤病员心中烦恼、郁闷,调整失衡心态,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宾至如归的感觉,并能增强伤病员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多方集资修建了一座新颖、时尚的现代化门诊大楼,完善了各科室的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开通了  相似文献   
15.
正颈性眩晕是由颈椎及其相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使脑供血不足,出现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在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使高原人群中颈性眩晕较内地发病率更高,且更年轻化、表现复杂多样化,治疗效果也差。为了增强高原人群体质,防治颈性眩晕的发生,本研究根据临床资料并结合高原实际情况,总结、推  相似文献   
16.
宋其良 《河北医学》1996,2(3):264-265
从误诊病例看问诊与查体在诊断中的作用(816000)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藏军区驻格尔木办事处卫生所宋其良当今,医学科学技术飞跃发展,许多新技术和新仪器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诊断水平。然而,漏诊、误诊现象仍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除疑难病、少见病外,主要是对问...  相似文献   
17.
手法复位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宋其良  宋娟 《中国康复》2004,19(5):293-293
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180例,男74例,女106例;年龄20-59岁;有明显外伤史82例;病程30min~28年;损伤部位L1-3 16例,L3-5 165例;患者均有腰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受损腰椎棘突左或右偏移,椎旁压痛,并可触及紧张、痉挛的条索状肌束、部分伴有腰部活动受限;X线或CT示腰椎棘突偏移、腰椎后小关节骨质增生等改变。180例患者均采  相似文献   
18.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50岁左右,故有“五十肩”之称;常因受凉诱发或加重,又有“漏肩风”之称;由于无菌性炎症引起广泛性粘连,活动受限明显,又称“冻结肩”、“肩凝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高原移居者与世居者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特点及发病状况。作者选取拉萨地区 (海拔 36 5 8m)机关工作人员 1 5 2 0例 ,其中 ,移居者 799例 ,年龄 (2 2~ 6 0 )岁 ,平均 36岁 ,进藏时间 3年~ 4 0年 ,平均 1 5年。世居者 72 1例 ,年龄 2 3岁~ 71岁 ,平均 4 1岁。男 998例 ,女 5 2 2人。首先对受检者作X线胸透、心电图及超声波动图检查。受检人员均排除肺部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 ,再采用 χ2 检验。结果 :各项检查心脏改变总的趋势是移居组较世居组高 ,男性组较女性组高 ;在左心室改变和心肌缺血改变世居组较移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中度病情的高原肺水肿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常规治疗加超短波治疗组(实验组,41例)。两组于常规治疗前及常规治疗后15min经皮(手指)测血氧饱和度,此后实验组病人加用超短波治疗20min,2组继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结果:高原肺水肿病人经常规治疗后15min血氧饱和度提高,并基本稳定于一定水平;实验组加用超短波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进一步提高,并稳定于更高水平。结论:超短波治疗高原肺水肿可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