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究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根据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低分化组(18例)、中分化组(52例)和高分化组(20例),分析各组的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测量ADCmean值和DCE-MRI相关参数Ktrans、Ve、Kep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癌中,ADCmean、Ktrans、Ve和Kep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低分化组的ADCmean值与Ktrans、Ve和Kep值呈负相关(P<0.05),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相关性增加(r低,Ktrans=-0.612;r低,Ve=-1.313;r低,Kep=-0.568)。结论: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的ADCmean、Ktrans、Ve和Kep存在显著差异,中、低分化组的ADCmean与Ktrans、Ve和Kep呈负相关,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相关性增强,为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化等级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住院病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6周后采用智能及行为检测量表对两组病人评价疗效并对比。结果:治疗组MMSE及HDS-R评分较前明显改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可以显著改善VD患者的认知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海泉  孙广恭  孟迎春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293-2296
摘要目的调查中学教师使用计算机情况及颈腰椎健康状况,分析使用计算机因素对颈腰椎发病的影响。方法编制《计算机使用者颈腰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山东省某中学42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使用计算机及颈腰椎健康状况信息。将所有资料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及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调查人群74.5%使用计算机频率≥4次/周,日均使用时间为(2.46±1.73)h,且男性在使用频率(P=0.000)和使用年限(P〈0.05)上均明显高于女性,日均使用时间30岁以下年龄段明显高于30岁以上年龄段(P〈0.05);颈椎病和(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为276人,患病率为65.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否、使用计算机频率、年限、日均使用时间、锻炼因素在颈腰椎病组与非颈腰椎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否、使用计算机年限、日均使用时间为颈腰椎病致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学教师是计算机使用群体,也是颈腰椎病高发人群,使用计算机频率、年限、日均使用时间为颈腰椎病致病的计算机危险因素。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设计并安装相关软件以提醒休息、控制计算机使用时间,是计算机使用者预防颈腰椎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2002-12/2003-09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共收治137例经头颅CT确诊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共筛查出40例VD(29.2%)。对VD患者与非VD患者进行了各方面因素的比较。结果:不同性格在VD的发生中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其中,内向固执型性格与发生VD有相关性。VD发病与脑卒中类型无相关性,而与发病次数呈正相关。大面积及多发性的梗死对VD发病的影响均有显著性意义。额、颞、顶、枕、丘脑等部位的梗死(或出血)与VD发病有相关性,尤其是额、颞、丘脑意义最大。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在VD患者与脑卒中非VD患者中的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VD中伴LA率明显高于非VD患者。结论:VD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内向固执型性格、发病次数≥2次、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额颞顶枕丘脑(尤其是额、颞、丘脑)部位的梗死以及脑白质疏松等因素与VD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网吧青年学生群体使用电脑情况及颈腰椎健康状况,分析使用电脑对颈腰椎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电脑使用者颈腰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465名网吧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人群18.1%使用电脑频率≥4次/周,日均使用时间为(1.95±1.48)h,男生在使用频率和日均使用时间上均明显高于女生(P<0.05);颈椎病和(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47人,患病率为1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电脑年限、电脑各部件摆放舒适度及遗传为颈腰椎病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网吧青年学生颈腰椎患病率高于普通大学生群体,应根据发病影响因素制定健康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孟迎春  赵玉敏  王海泉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685-1688
目的调查高频率计算机使用者的颈腰椎健康状况,分析使用计算机因素对颈腰椎发病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方法编制《计算机使用者颈腰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山东省某通信公司661名职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使用计算机及颈腰椎健康状况信息。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该次调查人群93.0%使用计算机频率≥4次/周,日均使用时间为(8.08±2.67)h,且男性在使用频率和日均使用时间上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不同年龄段间在使用计算机年限、使用计算机频率和日均使用时间上有显著差异;颈椎病和(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396人,患病率为59.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否、使用计算机年限、日均使用时间、遗传因素、锻炼因素和休息习惯在颈腰椎病组与非颈腰椎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使用计算机频率、使用计算机年限、日均使用时间及遗传因素、锻炼因素为颈腰椎病致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通信公司职员是计算机使用群体,也是颈腰椎病高发人群,使用计算机年限和频率、日均使用时间及使用计算机中的休息习惯为颈腰椎病致病的危险因素。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设计并安装相关软件以提醒使用者休息及控制计算机使用时间,是计算机使用者预防颈腰椎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易怒与机体睡眠疲劳状况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索怒致病条件奠定基础。方法:以问卷方式对601人进行现况调查,使用斯皮尔伯格状态-特质怒表达量表(STAXI-2)对个体进行易怒特质判别,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疲劳评定量表(FAI)评价个体睡眠和疲劳状况,探索易怒及易愤怒、易郁怒与个体睡眠疲劳状况的相关性。结果:601人中,易怒特质102人,非易怒特质499人。前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后者(P<0.001),而机体疲劳程度显著高于后者(P<0.001),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疲劳可能导致的心理后果因子对易怒特质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易怒与机体睡眠和疲劳状况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2002-12/2003-09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区共收治137例经头颅CT确诊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共筛查出40例VD(29.2%)。对VD患者与非VD患者进行了各方面因素的比较。结果:不同性格在VD的发生中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其中,内向固执型性格与发生VD有相关性。VD发病与脑卒中类型无相关性,而与发病次数呈正相关。大面积及多发性的梗死对VD发病的影响均有显著性意义。额、颞、顶、枕、丘脑等部位的梗死(或出血)与VD发病有相关性,尤其是额、颞、丘脑意义最大。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在VD患者与脑卒中非VD患者中的发病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VD中伴LA率明显高于非VD患者。结论:VD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内向固执型性格、发病次数≥2次、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额颞顶枕丘脑(尤其是额、颞、丘脑)部位的梗死以及脑白质疏松等因素与VD的发病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中学教师群体使用电脑情况及颈椎健康状况,分析使用电脑因素对颈椎发病的影响。[方法]编制《电脑使用者颈椎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山东省某中学42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使用电脑及颈椎健康状况信息。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及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74.5%使用电脑频率≥4次/周,日均使用时间为(2.46±1.73)h,且男性在使用频率(P=0.000)和使用年限(P﹤0.05)上均明显高于女性,日均使用时间30岁以下年龄段明显高于30岁以上年龄段(P﹤0.05);颈椎病患病率为61.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否、使用电脑频率、其余端坐时间、锻炼因素在颈椎病组与非颈椎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否、使用电脑年限、日均使用时间、其余端坐时间为颈椎病致病的危险因素;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婚否、使用电脑频率、使用电脑年限、日均使用时间与颈椎病具有相关性。[结论]中学教师是电脑使用群体,也是颈椎病高发人群,使用电脑频率、使用电脑年限、日均使用时间为颈椎病致病的电脑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设计并安装相关软件以提醒休息、控制电脑使用时间,是电脑使用者预防颈椎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