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铬复合物处理猪心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特殊方法处理猪心包膜,在犬缺损的心包处移植,对心包代用品在预防粘连及抗感染方面做了进一步探讨。随诊12个月。结果表明:经处理的异种心包片作为心包代用品移植后,在预防心包粘连、抗感染的屏障作用及防钙化方面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动物术后顺利存活。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索应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生物介入方法.方法:选取犬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抽取犬自体骨髓,分离培养扩增骨髓间叶干细胞,并在体外应用5-氮胞苷进行诱导分化.应用射频技术损伤犬窦房结,建立动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将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的且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自体移植到窦房结区,应用心电图、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结果:在动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模型,自体移植骨髓干细胞后,心电图示窦房结功能明显改善;病理与免疫组化示移植的骨髓干细胞在窦房结区分化为拟窦房结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并与宿主细胞建立缝隙连接.结论:自体移植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可改善窦房结自律起搏功能.  相似文献   
93.
利用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房室阻滞,探讨生物介入方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新途径。11只实验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 (n=5)。应用射频技术消融His束,制备永久Ⅲ度房室阻滞动物模型;每只犬抽取 10ml犬骨髓液,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扩增骨髓间叶干细胞, 5 氮胞苷对骨髓间叶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房室阻滞 4周后,开胸心脏直视下将BrdU标记的分化干细胞 (1ml, 1. 5×107细胞)多点注射至该犬消融的His束部位,而对照组仅将 1mlDMEM培养液替代干细胞悬液多点注射至相同部位。术后 1~12周,应用心电图观察两组活体动物房室功能恢复情况,应用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技术对移植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与缝隙连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动物房室阻滞模型中,实验组犬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 12周, 2 /6只犬的房室传导功能得以改善;病理与免疫组化示诱导分化的骨髓干细胞在His束区存活、增殖和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并与宿主细胞建立缝隙连接;而对照组 5只犬未见上述变化。结论:自体移植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叶干细胞有可能改善His束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94.
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用结扎法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干细胞移植对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治疗作用提供基础。方法选用中国小型猪25头,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远1/3处,90 min后松开。在结扎前后及松开时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描记心电图,4周后处死, 进行心肌TTC染色、HE染色和PTAH染色。结果造模成功率为92%(23/25),结扎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重新开放血流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模型猪心肌经病理显微镜检查有坏死心肌。结论结扎法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及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均为100%,此法是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5.
影响绵羊人工机械瓣置入存活实验的围术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人工机械瓣置入羊体内的实验研究,探讨建立慢性动物存活模型的围术期影响因素。方法 11只成年绵羊在体外循环并行下完成机械瓣置入手术,其中二尖瓣位置人人工二尖瓣5例,肺动脉瓣置入人工主动脉瓣6例。通过围术期的综合处理和严格科学的管理使动物长期存活。结果 手术死亡1例,病死亡率为9.1%,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停机困难。术后早期轻度呼吸道并发症5例,其发生率为45%。另外,术后一过性血尿4例,尿道口感染1例,张力性气胸1例。存活的10例羊生存时间均超过30d,并状况良好。结论 术前细致的准备,术中手术技术改进,术后早期严密的监护、积极预防术后感染和呼吸道并发症、并给予输血和营养支持,以及早期认真抗凝治疗,可有效的改进慢性存活实验动物的早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索应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病窦综合征的生物介入方法,建立心脏生物起搏器.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6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入316L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316 L组)、L605钴铬合金裸金属支架组(L605组)、PLGA涂层L605支架组(PLGA组)和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雷帕霉素组).各组均包括1周观察终点的猪1只和4周观察终点的猪5只.雷帕霉素组还包括12周观察终点的猪2只.每只猪于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各置入同种支架1枚.至观察终点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处死取材,通过形态学方法观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周时反映内膜增生的各项指标雷帕霉素组均显著优于其它3组,而其它3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雷帕霉素组与316L组相比支架上内膜厚度少73%(0.11 mm对0.41 mm),支架间内膜厚度少79%(0.06 mm对0.29 mm),新生内膜面积少69%(0.64 mm2对2.09 mm2),面积狭窄百分比少6l%(18.53%对47.27%).316L组有4例、L605组有3例发生支架内狭窄,而雷帕霉素组无支架内狭窄发生.12周时雷帕霉素组内膜增生有所加重,但较4周时相比除了支架间内膜厚度外其他反映内膜增生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可降解的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以显著抑制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4周和12周的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缬沙坦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3-05/2004-10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验外科完成.选用中华小型猪24只.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将猪分为3组:对照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每组3只.②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1/3~1/2处结扎3 h,再松解1 h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及再灌注模型.缬沙坦组造模后以2 mg/(kg&;#183;d)剂量,每天混于饲料中喂食给药1次,共3 d.对照组造模后无特殊干预措施.假手术组冠状动脉下只穿线,不结扎,不造成急性心肌梗死,也无再灌注.③各组于急性心肌梗死前5 min、对照组和缬沙坦组于急性心肌梗死后3 h和再灌注后1 h用导管法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包括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压和左室舒张末压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心排量,肺毛细血管楔压).④各组使用电磁流量计于急性心肌梗死前5min、对照组和缬沙坦组于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1 h时记录冠状动脉血流量.⑤应用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和病理学分析,并计算结扎区心肌范围(急性心肌梗死3 h的左心室室壁心肌面积和无心肌显影的灌注缺损区面积与左心室室壁心肌面积之比)、无再流区心肌范围(再灌注60 min的无心肌显影灌注缺损区面积与结扎区心肌面积之比)和坏死心肌范围(梗死心肌面积与结扎区心肌面积之比).⑥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24只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梗死后3 h和再灌注后1 h对照组和缬沙坦组左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高于梗死前(P<0.01);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和心输出量明显低于梗死前(P<0.05~0.01).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压和缬沙坦组左室收缩末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心输出量明显高于梗死后3 h(P<0.05).对照组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和缬沙坦组左室舒张末压明显低于梗死后3 h(P<0.05).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前各指标与假手术组相近(P>0.05),缬沙坦组仅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缬沙坦组心肌梗死前和梗死后3 h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组再灌注后1 h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和心输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心肌声学造影和病理染色所测结果:缬沙坦组无再流范围和心肌坏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0.01).③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 h冠状动脉血流量:对照组和缬沙坦组明显低于心肌梗死前(P<0.01),而缬沙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范围大,且结扎区心肌几乎全部坏死.缬沙坦能显著缩小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和梗死范围,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在犬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图像上的信号及伪影特点,评价3DCE—MRA用于颈动脉支架术后随访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在6只犬的颈动脉成功建立非粥样硬化性狭窄,选用3枚镍钛合金自膨式带膜支架及3枚不锈钢(316L)球囊膨胀式支架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PTA+CAs)。于支架植入术后行颈动脉造影及3DCE-MRA。结果PTA+CAS技术成功率为100%。造影证实2支颈动脉轻度狭窄(〈50%),1支中度狭窄(≥50o.4且〈700.4),3支重度狭窄(≥70%)。3DCE-MRA显示镍钛合金支架表现为支架腔边缘呈锯齿样细小的暗带状伪影,伪影引起的腔内假性狭窄约0-30%;不锈钢球囊膨胀式支架表现为支架腔内信号完全丢失。结论3DCE-MRA可用于评价镍钛合金支架腔内是否通畅,尚无法对狭窄程度进行分级;但对于不锈钢球囊膨胀式支架,由于伪影严重,无法评价支架腔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