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黄河下游济南市段引黄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对小鼠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于2012年12月采集黄河下游济南市段引黄水源水。将50只昆明健康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DMSO)组和2、4、10 L/ml有机提取物暴露组,并设阳性对照(50mg/kg环磷酰胺)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连续染毒5 d。测定小鼠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各剂量有机提取物染毒组雄性小鼠血清MDA、GSH的含量和GSH-Px的活力均升高,SOD活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小鼠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2L/ml组血清GSH升高,4、10 L/ml组降低;各染毒组GSH-Px的活力升高;2、4 L/ml组SOD的活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染毒组MDA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黄河济南市段引黄水源水中有机提取物对小鼠具有潜在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FSB)在下肢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300例ASAI一Ⅱ级的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FSB组、硬膜外麻醉(C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观察麻醉效果、循环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1)三组均有患者出现驱血带反应,经静滴咪唑安定、芬太尼后麻醉效果均较满意。(2)FS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而CEA组和CSEA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较为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CEA组和CSEA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头痛、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FSB组(P〈0.01)。结论FSB用于下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此类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3.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早期临床报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初期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2月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例。结果随访5~15个月,平均10个月。无伤口感染病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颈椎活动大部分接近正常。有1例术后3个月发现假体有轻度位移,但不超过2mm且没有明显的症状。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提高到术后的15分,平均改善率为7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分别门诊随访时,拍摄颈椎正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性好,运动功能无明显丢失。未见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4.
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6月共68例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患者,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按照Allen分型:Ⅰ度7例,Ⅱ度19例,Ⅲ度29例,Ⅳ度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轻度屈曲位颅骨牵引制动(3~4 kg).单纯后路手术26例,采用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或经关节螺钉固定,I期前后联合手术42例.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 随访6-65个月,平均34个月.2例后路切口感染,经过清创换药等治疗愈合,2例术后短期内神经症状加重,通过甲基强的松龙等治疗后恢复.神经功能除A级18例没有恢复外,均有1级以上改善.其中有11例B级患者术后有4例达C级,有5例达D级;C级10例中有6例恢复至D级,4例达E级,D级15例全部达E级.未见内置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发现不融合者.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需根据Allen分型决定治疗策略.对于Ⅰ度和Ⅱ度损伤采用后路手术;而对于Ⅲ度和Ⅳ度损伤,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可采用Ⅰ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5.
一期病椎切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路病变椎体部分切除、髂骨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23例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14例,前路固定9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早期无局部窦道形成。术后随访1年3个月-3年3个月,除1例术后8个月结核窦道形成行二次翻修外,余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病灶全部愈合,无复发。9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6例后凸畸形术后平均矫正28.6°,随访期间丢失1°-5°。结论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复发率低,缩短了脊柱结核的疗程,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6.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otential incidence of nerve root (ventral and dorsal ramus) injury caused by cervical transarticular screws and Roy-Camille lateral mass screws. Methods : Insertion techniques with Klekamp transarticular screws and Roy-Camille lateral mass screws were respectively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Each technique involved four specimens and 40 screws, which were inserted from C3 to C7. And 20-mm-long screws were used to overpenetrate the ventral cortex. The anterolateral aspect of the cervical spine was carefully dissected to allow observation of the screw-ramus relationship. Results : The overall percentage of nerve inva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with Klekamp (45%) technique than with Roy-Camille ( 85 %) technique ( P 〈 0.05 ).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nerve invasion for Klekamp transarticular screws was found at the dorsal ramus (25 % ), followed by the ventral ramus ( 15 % ) and the bifurcation of the ventral dorsal ramus ( 5 % ).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nerve invasion for Roy-Camille lateral mass screws was found at the ventral ramus (80 % ). Conclusion : The potential risk of nerve root invasion is lower with Klekamp transarticular screws than with Roy Camille lateral mass screws.  相似文献   
77.
孙韶华  李新平 《山东医药》2004,44(22):56-56
2001年以来,我们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六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2例(37个椎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22例,男10例,年龄59 ~ 82岁,中位数69岁.致伤原因:跌伤18例,车祸伤6例,无明显外伤8例.手术节段:单椎体28例,两椎体3例,三椎体1例.术前CT示骨折线累及椎体后壁,部分骨块突入椎管.患者术前均无神经损伤症状.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伤椎椎体前缘、中间的高度值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2.5±16.2)min,骨水泥注入量(4.2±1.7)mL.骨水泥渗漏率为8.1%.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的高度值由术前的(31.4±9.4)%恢复到(60.7±10.5)%、伤椎椎体中间的高度值由术前的(42.0±5.6)%恢复到(67.1±15.9)%、VAS评分由术前的(8.3±1.9)分降低到(2.9±2.2)分.结论:对于后壁破损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只要术中操作得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同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9.
【摘要】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的安全置钉方法。 方法 取18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方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颈椎侧块,保护好脊神经前、后支(C2~8)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定安全进、出钉:以侧块背面中心点内侧1 mm为进钉点;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侧前方,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为出钉点。从C2/C3~C5/C6直视下通过以上2点置入克氏针,通过正侧位X线片测量克氏针在矢状面上的尾倾角、在冠状面上的外倾角及进钉深度,以确定经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并测量经关节螺钉出钉点与脊神经前、后支和椎动脉的距离。 结果 实验中所有克氏针均成功置入。经关节螺钉的外倾角度为16.5°±5.1°,尾倾角度为36.6°±5.1°,钉道长度为19.0 mm±1.2 mm。经关节螺钉的外倾角度和尾倾角度在各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钉道长度在C2/C3与C3/C4 /C5 /C6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关节螺钉出钉点与脊神经前支距离为18.2 mm±2.3 mm,与后支距离为7.3 mm±1.4 mm,与椎动脉距离为5.8 mm±1.5 mm,在各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时建议以侧块背侧中心点内侧1 mm为进钉点,在矢状面上尾倾35°~40°,在冠状面上外倾15°~20°,尽量将螺钉从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侧前方、横突后嵴与关节突连接处出钉。  相似文献   
80.
颈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颈椎椎弓根螺钉的个体化置钉的研究.方法 进行128枚椎弓根螺钉的置入,采用椎弓根螺钉的体化置入技术.手术前对患者颈椎的正侧位x线片进行研究,通过椎弓根纵轴在颈椎侧位像上的投射,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横向进钉线(X线),通过对CT的研究,确定椎弓根纵轴在颈椎侧块上投射的点位,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纵向定位线(Y线),在手术中通过两线的交点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O点),通过术前的X线确定椎弓根螺钉的头倾角和尾倾角,通过CT确定椎弓根螺钉的内倾角,最终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向,结合手术中一定的操作技术,完成椎弓根螺钉的个体化置钉.结果 本组正确置入118枚,螺钉穿透椎弓根但基本在椎弓根内的6枚,4枚穿出经调整后准确置入.结论 颈椎椎弓根置钉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