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例 女,41岁,病例号128885。主诉:右侧睑裂变大,视力模糊半年余,于1976年2月6日入院。患者于1975年5月发现双眼干涩,视力模糊,午后更重。同时发现右侧睑裂增大,右侧面部出汗较多。75年8月始经常感头痛、头晕、耳鸣,以右侧为重。转动头部时头晕症状加重,严重时有恶心、呕吐,曾晕倒三次。同年9月始感脖子发沉,右侧颈肩痛,左手  相似文献   
72.
背景:在初次骨水泥固定的人工髋关节置换中,抗生素骨水泥能否起到预防伤口深部感染的作用,目前存在着争议。目的:回顾性观察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应用抗生素骨水泥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4-02/2007-0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连续进行的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对象:连续使用同一种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的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者227例233髋,其中184例191髋获得3-46个月的随访,男69例,女115例。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54例,均为≥71岁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30例。17例髋臼侧用金属网,自体+异体松质骨颗粒行打压植骨,行髋臼成型术。3例髋臼侧行结构性植骨术。髋臼侧、股骨侧假体均使用抗生素骨水泥(Refobacin-PalacosR40或CemexGenta)。主要观察指标:术后伤口发生深部感染的情况。结果:接受人工假体置换的227例233髋住院期间未发生早期伤口深部感染。184例191髋随访期内未出现伤口深部感染。其中15例置换关节处红肿、或皮温升高、或关节周围疼痛的病例,均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查。12例血沉正常,3例升高患者中1例为类风湿患者,1例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另1例原因不明,1个月后复查正常。14例患者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以内,1例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为类风湿性关节炎,6周后复查正常。结论: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可以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预防伤口深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内皮素—1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传康  娄思权 《四川医学》1999,20(3):258-259
采用家兔经肌注大剂量醋酸强的松龙制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检测使用激素后动物血浆和股骨头骨组织匀浆中内皮素—1(ET-1)含量及血脂的变化。实验组动物血浆和股骨头骨组织匀浆中ET-1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ET-1的变化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变化呈正相关。提示大剂量激素可引起体内脂质代谢紊乱,LDL增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ET-1分泌和释放增加。由于内皮素具有很强的缩血管效应,使用激素后,股骨头局部ET-1大量增加可能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4.
现代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颈椎所受的负担不可避免地增加,因而颈椎的退变可能比以往要快得多,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可能比以往要高,如汽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人员等。但是,只要我们注意对颈椎的认真保养、精心呵护,延缓颈椎的退变进程也不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不注意保养,颈椎长期操劳过度,必将积劳成疾,反复受到外伤、受到寒冷的刺激等,则会加重颈椎间盘、韧带及椎间关节的退变和劳损,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一、工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预防小腿开放骨折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用急诊同期二次清创、大量冲洗液灌洗伤口的方法治疗81例小腿开放骨折,48例行外固定架固定,33例行钢板固定,伤口和毁口均一期闭合。结果:81例病人均一期愈合,无伤口和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和骨髓炎发生。结论:急诊二次清创、灌洗治疗是预防开放骨折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急诊手术坚强固定骨折和一期闭合伤口有利于预防感染和创伤的愈合。  相似文献   
76.
目的和方法:本文回顾分析1992年2月~1994年4月,41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膝关节造影结果并与关节镜做对比。结果:膝关节造影对内侧半月板准确率85.4%,外侧半月板准确率65.9%。结论:膝关节造影对内侧半月板损伤能提供精确的诊断,其准确率可接近MRI。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骶神经背根节 (DRG)嵌压的机制。方法  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中发现 :髓核切除后神经根张力仍较大并固定 ,沿神经根探查发现腰骶神经DRG充血并肿大 ,直径 0 8~ 1 2cm ,平均 1 1cm。嵌压物为增生的上关节突和增生肥厚的关节囊韧带。 12例病人共探查 15个DRG ,其中位于椎间孔 6例 ,椎管和椎间孔交界 7例 ,椎间孔外2例同时合并腰神经在椎间孔外嵌压。结果 术后腰腿痛完全缓解 9例 ,遗留轻度臀部牵涉痛 2例 ,无改善 1例。随访 0 5~ 5年 ,平均 1 8年。优 :9例 ,良 2例 ,无变化 1例。结论 腰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引起上关节突增生、关节囊韧带增生及肥厚 ,导致椎间孔狭窄 ,腰骶神经DRG位置相对内移并嵌压是产生腰腿痛或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口服氨酚羟考酮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选择最佳的给药剂量。方法选择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10mg组和5mg组,均为Q8H给药,同时使用股神经阻滞(0.2%罗哌卡因),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5 d。术后记录静息痛、康复锻炼疼痛最重时、康复锻炼结束时疼痛评分、膝关节被动活动度、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记录功能活动时疼痛:下床、行走、即刻松拐疼痛评分,以及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氨酚羟考酮10mg组患者在术后1 d、3 d的静息痛VAS评分及膝关节主动活动优于5m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mg组为26.7%,5mg组为10%。结论氨酚羟考酮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效果良好,建议在术后早期(1~3天)使用10mg,Q8H给药,以缓解患者的静息痛、锻炼痛,之后可以减药量为5mg,Q8H,也可以达到满意的功能表现,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9.
李锋  张克  刘岩  田华  娄思权 《中国临床康复》2011,(26):4773-4776
背景:膝关节置换中是否置换髌骨是一个持续争论的话题。目的:侧重评价保留髌骨膝关节置换后髌骨的影像学稳定性和症状改善。方法:对39例(48膝)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结果与结论:术中记录髌骨软骨退变分级Ⅲ级和IV级达36膝,占75%,置换后HSS评分及FELLER髌骨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明显膝前痛病例为5例,占10%,其髌骨病理分级均达到Ⅳ级。保留髌骨膝关节置换前后影像学评价髌股关节的对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下肢力线校正满意。提示对于置换前髌股轨迹不良、术中软骨病理分级较低者应该进行选择性的髌骨置换,恰当选择病例采用保留髌骨的膝关节置换可减少髌股关节并发症,置换前仔细评估,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操作可进一步改善髌股轨迹。  相似文献   
80.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5月~1995年12月,应用膝关节外固定加压融合器行高位胫骨截骨术(HTO)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10例10膝,并随访6个月~5年半,平均3年9个月.术后结果,股胫角(FTA)由术前平均184.7°矫正到平均170.3°.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增加到平均85分.手术采用胫骨楔形截骨,双斯氏针加压外固定,术中同时行胫骨远端前移1cm,以改善髌股关节的负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