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并完善患者术后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9年8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双下肢静脉血栓(DVT)、术后抗凝方式、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假体类型等对术后...  相似文献   
62.
背景:最早研究的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由于脂肪组织与骨髓同为中胚层起源的组织,那么能否从脂肪组织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而且也具有多分化潜能呢?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对象:实验于2002—10/2004—0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完成,实验对象为从Lewis大鼠脂肪组织中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取3周龄Lewis大鼠的腹股沟脂肪垫,消化法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脂肪诱导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与成骨细胞分化,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分化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成骨诱导后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从成体大鼠脂肪组织中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呈成纤维细胞样,能大量稳定增殖传代。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自发分化为脂肪细胞,传代细胞在胰岛素和地塞米松的作用下生成脂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表达增强,向脂肪细胞分化;在地塞米松、抗坏血酸、β-甘油磷酸钠的诱导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显示诱导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yon Kossa染色出现钙结节,骨桥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诱导后细胞骨桥蛋白的表达。结论:从脂肪组织中可获得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有可能成为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63.
多发伤骨折的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1986~2004年,笔者手术治疗累及颈椎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27例。结果 本组27例中椎管内韧带骨化18例,脊髓损伤的原因依次为韧带骨化所致的椎管狭窄,椎间盘损伤和椎体后骨刺及椎间不稳定。术前均为不完全性损伤,非手术治疗不提高脊髓功能。术后脊髓ASIA分级平均改善1级。后路手术椎板切除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前路手术可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一般为不完全性损伤,损伤的内因依次为椎管内韧带骨化所致的椎管狭窄、椎间盘损伤、椎间骨赘和椎间不稳定。适当的手术可改善脊髓功能。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相似文献   
65.
背景在诸多老化和衰老的研究中,p16INK4a是研究较多的一种产物,然而其在与衰老密切相关的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p16INK4a在正常和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讨论其在骨性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骨性关节炎软骨标本,取材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手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正常老年、中年及青年组软骨标本分别取自无骨性关节炎患者.干预直接从软骨组织中提取蛋白和细胞的总RNA,分别进行Westernblot和RT-PCR分析,检测p16INK4a在年轻、中年、正常老年人及骨性关节炎患者软骨中的表达情况.对p16INK4a下游底物pRb的磷酸化状态也进行了蛋白表达的分析.主要观察指标p16INK4a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在关节软骨细胞中,p16INK4a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表达量也逐渐增多;相应地,p16INK4a的主要靶物质pRb的磷酸化明显减少,相反非磷酸化的pRb的含量则相对增高.与正常人相比,这些变化在骨性关节炎的软骨细胞中尤为显著.结论p16INK4a/pRb途径可能在关节软骨细胞的老化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p16INK4a表达的升高以及随后的pRb磷酸化状态的丢失可能参与了关节软骨细胞的老化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人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体外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ADSC)体外能否向软骨细胞成功分化,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软骨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自成人皮下取少量脂肪组织,经机械剪切及Ⅰ型胶原酶消化后获取成体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第5代细胞采取离心管中微块法培养,培养液中加入转化生长因子(hTGF-β2)等诱导剂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诱导14d的细胞团经消化后获得单细胞悬液,接种于玻片上行形态学观察,甲苯胺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用以鉴定软骨细胞表型。结果从人体皮下脂肪组织中可成功分离到ADSC,细胞可于体外大量扩增;第5代细胞大多数表达CD29、CD90,而CD14、CD45抗原表达阴性;RT—PCR结果提示诱导后的细胞可表达黏多糖(GAG)及Ⅱ型胶原,诱导后的细胞块分离成单个细胞后可见其形态较诱导前发生明显变化,甲苯胺兰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对照组未加诱导因子的细胞则未能观察到上述变化。结论成人皮下脂肪组织中可分离到大量ADSC;ADSC可在体外成功诱导向软骨细胞分化;ADSC有望作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7.
患者男性,65岁。因右髋关节剧痛1个月从外地转入本院。无外伤史。疼痛为持续性,向右膝放射。右髋关节挛缩,不能伸直,微动即可引起关节剧痛。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压痛明显,但无红肿,无发热、寒战、盗汗。发病时在当地行右髋关节X线片及CT检查均未见异常。2周后复查X线片,髋片节间隙变窄,髋臼及股骨头均出现破坏。转本院后复查X线片示:关节间隙已明显变窄,骨质严重破坏。CT示髋臼、股骨头关节面不光滑,关节囊肿胀,闭孔肌、髂腰  相似文献   
68.
膝关节游离体压迫腓总神经文献未见报告,本院1992年1月到1995年12月共收治2例,分别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69.
作者对65例怀疑有半月板损伤的膝关节镜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分别报告了物理诊断、关节造影、B超和MRI的准确率,从而对每种检查方法进行评价。65例中20例分别进行了物理诊断、关节造影、B超、和MRI四项检查。对内侧半月板其准确率分别为60%、85%、50%、80%。敏感性分别为42.9%、57.1%、14.3%、71.4%。特异性为62.9%、100%、69.2%、84.6%。对外侧半月板其准确率分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