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家族性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FPCA)与染色体1q21.3-24.2和5p13.1-q11.2的连锁关系.方法 在染色体1q21.3-24.2和5p13.1-q11.2处选取16个微卫星标记位点,用Linkage软件计算各位点连锁概率.结果 所有位点连锁分析所得的LOD值均<-2,排除了连锁关系.结论 该家系的易感基因不在染色体1q21.3-24.2和5p13.1-q11.2区域,FPCA存在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42.
张志芬  姜淼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0,2(4):203-205,214
目的:探讨细胞核仁形成区活性与反复自发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银梁NOP技术,对反复自发注产患者夫妇和有正常史夫妇各30对的中期染色体核二形成区银梁点(Ag-NOR)和近端着丝粒梁色体银梁联合(Ag-AA)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复自发流冰夫妇Ag-NOR数量和女性Ag-AA)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笔自发流产夫妇Ag-NOR数量和妇性Ag-AA次数分别为6.72,6.39和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5,86和0.31,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细胞核仁形成区活性增高是引起反复自发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
沈阳市部分地区先天愚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愚型 (2 1 三体综合征 )是临床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 ,患者表现为严重智力低下和发育障碍 ,并伴有特定的皮纹变化。该病在人群中有明显的散发性特点 ,而且家族性则少见。本文在沈阳市部分地区 110 0 0 0人中 ,对先天愚型进行调查 ,探讨该病的发病率 ,产生的可能因素及细胞学、皮纹学等方面的特征。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1996年 5月至 1998年 7月间居住沈阳市铁西、和平、皇姑三个区 1~ 70岁居民 ,共 110 0 0 0人。其中 3岁以下的 46 6 4名儿童进行智商测验。1 2 方法1 2 1 普查 对每个普查对象填写病史及查体记录卡 ,并作手的按印采…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后,其分泌蛋白SC1对分化后神经元突触形成的作用。方法用小鼠OECs条件培养基诱导小鼠神经干细胞系C17.2分化后,用突触前膜抗体bassoon标记突触并计数,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bassoon的表达量。结果 OECs诱导组突触数目及bassoon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全反式维甲酸(RA)诱导组,在RA诱导组加入小鼠SC1重组蛋白后,突触数目及bassoon的表达量与OECs诱导组接近。结论 OECs分泌蛋白SC1能促进C17.2 NSCs分化后神经元的突触形成。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加味生脉饮含药血清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以生药量18 g/kg灌胃家兔,制备加味生脉饮含药血清,同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制备空白血清。体外培养细胞,收集对数期生长的细胞,设10%空白血清组,2.5%、5%、10%含药血清组4个组。 Transwell和黏附实验分别检测加味生脉饮含药血清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及黏附的影响;RT-PCR测定经含药血清处理后细胞中N钙连素( N-cad)及波形蛋白( viment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高,迁移到膜下表面的细胞数减少,5%和10%含药血清组迁移率仅为25.64%和13.31%(P<0.01)。随着含药血清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异质黏附率降低,且黏附率和血清浓度及作用时间呈负相关;同时N-cad、vimentin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呈浓度与时间相关性。结论加味生脉饮含药血清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有抑制迁移和降低异质黏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影响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糖尿病的中医外治法和食疗规律特点。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集有关糖尿病所有文献资料,建立Access数据库,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数据分层算法,运用SQL软件对数据进行专业处理,并根据医学专业知识进行降噪,最终挖掘出糖尿病中医外治法以及食疗规律,并对挖掘出的数据进行一维频次解释及二维频次网络图展示,全面解析挖掘数据情况。结果:通过文本挖掘得出当前文献已有报道中糖尿病最常用中医外治法依次为针灸(频数为2 079),光疗(频数为1 237),中药外敷(频数为348),穴位注射(频数为327),按摩(频数为207),最常用的食疗对象依次是:三七(频数为446),山药(频数为262),柠檬(频数为234),枸杞子(频数为143)。结论:文本挖掘结果,选取高频数参与网络关系图构建,直接客观的反应临床应用现状。本研究通过文本挖掘以及回溯文献,并结合人工阅读降噪,从文献报道频数方面比较客观的总结糖尿病中医外治法和食疗规律,为中医临床医师诊治方案制定提供有益的探索与依据,并为临床其他疾病施治中如何选择最佳中医适宜技术提供了方法学参考,而对于糖尿病应用中医外治法和食疗具体作用机制、适应症状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中药寒、热、温、凉四气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寒热药性两方面。中药的寒热药性既是治疗疾病的要素,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本文通过对中药寒热药性所致毒副作用研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药所具有的寒热药性偏胜所致毒副作用的防控措施,指出控制中药寒热药性所致毒副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101例血培养检出葡萄球菌的患者,分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组(研究组)和免疫功能正常组(对照组),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种类葡萄球菌的构成和耐药性。结果研究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70例,除2例体温<36℃,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发热。30.0%伴畏寒、寒战,15.5%有血流感染迁徙病灶,肺受累最常见。11.4%合并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17.1%。研究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和P=0.054)。研究组共检出葡萄球菌70株,包括金葡菌41株(58.6%),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18株(占分离金葡菌的43.9%);CNS 29株(41.4%),其中甲氧西林耐药CNS(MRCNS)24株(占分离CNS的82.8%)。对照组共检出葡萄球菌31株,包括金葡菌26株(83.9%),其中MRSA11株(占分离金葡菌的42.3%);CNS 5株(16.1%),均为MRCNS。CNS感染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所有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中除1株中间葡萄球菌外均为多重耐药菌。研究组病原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100%、73.0%、90.0%和61.0%;未发现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临床表现与普通患者相似,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CNS感染较普通人群更常见,多重耐药菌比例高。临床应依据病情及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对甲型H1N1重症与危重症间各种因素的分析,明确影响甲流危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判断病情转归、积极进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地坛医院等6家医院甲流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例279例,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接触史、临床症状及用药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确定危重症相关危险因素;然后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影响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重症患者中痰中带血、血糖异常发生率较高,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增高。结论:痰中带血、血糖异常、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预示着危重症发生的危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