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54篇
  8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小切口异体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撬拨复位、小切口行异体骨植骨、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克氏针断裂发生。18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术后B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12足,良5足,可1足。结论撬拨复位小切口植骨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纤毛通路基因的罕见危害性基因变异对人腰骶部神经管畸形(NTDs)的致病性。方法 AmpliSeq技术扩增49个纤毛通路基因的编码区序列,PGM测序平台筛查罕见危害性变异,以无NTD表型父母为对照筛选NTD相关致病性变异。结果 1例患者存在GLI3基因的罕见新生突变(c.C580T, p.H194Y);1例患者存在CRB2基因的罕见复杂杂合突变(c.G1392C, p.R464S; c.T3448C, p.C1150R)。结论 纤毛通路基因的罕见危害性变异可能与人类NTDs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抵抗型慢反应患者补充小剂量绒促性素(hCG)的临床效果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COH过程中出现慢反应添加尿促性素(hMG)≥150 U/d,3天后仍为慢反应并且年龄≤38岁的78例患者为抵抗型慢反应组(78个周期),减少HMG用量75~150 U/d后改用hCG 200~300 U/d促卵泡发育;另按1∶2比例随机选取同期COH过程中正常反应者156例作为对照组(156个周期)。比较两组卵泡发育情况、性激素水平、体外受精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①抵抗型慢反应组使用Gn天数和Gn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抵抗型慢反应组Gn第8天E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扳机日孕酮(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扳机日血清E_2水平、≥14 mm卵泡数及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可移植胚胎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周期取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抗性慢反应患者添加小剂量hCG可以明显改善卵巢反应性,不影响胚胎质量,可挽救此类患者的促排卵周期,并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安宫黄体酮(MPA)降调在40岁以上高龄妇女体外受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生殖中心实施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授精(IVF/ICSI)治疗的40岁以上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9例采用MPA垂体降调节(A组),126例采用GnRH-a短方案者(B组),并对A组中36例(A1组)前一周期采用其他促排方案因无可移植胚胎或胚胎移植后未孕者(A2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比较两组及A组自身对照的促排卵及IVF结局。结果:A组与B组的Gn用量和天数、HCG日≥14mm卵泡数、HCG日E_2及LH水平、获卵数、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数、取卵周期取消率、无可利用胚胎周期取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出现早发LH峰比例为4.35%,显著低于B组(15.87%)(P0.05)。A1组的成熟卵率及优质胚胎率(84.17%vs 68.82%)均显著高于A2组(71.03 vs 44.78%)(P0.05),早发LH峰率则显著低于A2组(0 vs 33.33%)(P0.05)。结论:MPA降调节能有效降低40岁以上女性超促排卵过程中早发LH峰发生率,获得更多的成熟卵数及优质胚胎,为高龄患者提供了一个简便、经济、高效,患者依从性好的垂体降调方案。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验证复方氟康唑凝胶对耐氟康唑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选用琼脂扩散法,比较复方氟康唑凝胶与氟康唑凝胶对耐氟康唑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感染耐氟康唑假丝酵母菌大鼠治疗试验,比较复方氟康唑凝胶与氟康唑凝胶治疗效果。结果 复方氟康唑凝胶抑菌圈直径(18.55±0.03)mm(n=20),氟康唑凝胶抑菌圈直径(7.12±0.01)mm(n=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氟康唑凝胶治疗感染耐氟康唑假丝酵母菌大鼠15d的转阴率为80%,氟康唑凝胶为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15);复方氟康唑凝胶抑制阴道灌洗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能力、减轻病变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氟康唑凝胶(P<0.05,n=15)。结论 复方氟康唑凝胶对耐氟康唑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效果肯定,较氟康唑凝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7.
孙书龙  姜宏  吴黎明  贺九龙 《新中医》2021,53(3):201-205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以腰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髓核组织突出,穿破后纵韧带至脊柱椎管内,引起周围炎性介质集聚,刺激压迫椎管内脊髓,促使侧隐窝内神经根充血水肿,最终导致腰腿痛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游离型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多好发于青壮年,具有病情进展快、影像学表现严重、起病急伴发病重、甚则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等特点[1],目前临床上多倾向于手术治疗。姜宏教授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学科带头人,临证近四十载,经验丰富,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促进LDH重吸收诊疗技术的研究,通过大量病例的随访观察发现,大多数游离LDH患者经过中医药等非手术治疗均可得到良性转归。其中游离型LDH因影像学表现有髓核突出体积大、位移形变明显等特征,姜教授认为这种游离的突出物是髓核入络入督脉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提出运用络病理论予以保守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意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学术经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体外研究模型,阐述活血化瘀中药鸡血藤有效组分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O)调控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取20只4~6周龄清洁级C57/BL6小鼠,雌雄各10只,体重(20±2)g,无菌条件下分离出股骨和胫骨内BMMs,用α-MEM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和增殖。BMMs在加入M-CSF和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5~50?滋M)分别培养4 d后进行细胞增殖与毒性的CCK8检测。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MMs依次加入M-CSF和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对照组无特殊处理,DMSO对照组加入DMSO溶剂,各观察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芒柄花素(1~20?滋M),分别进行培养6 d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对破骨细胞的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分别在破骨细胞培养的1、2 d收取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分化中关键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表达以及磷酸化蛋白ERK表达;在培养的4 d提取RNA,Real-Time 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CTSK、TRAP、MMP9和Car2的活性。结果:CCK8检测结果提示芒柄花素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MMs的活性,在≤20?滋M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对BMMs细胞生长无明显毒性效应(P=0.278>0.05)。TRAP染色结果发现芒柄花素在(1~20?滋M)浓度范围内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尤其是10?滋M能够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P=0.000<0.05)。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芒柄花素(10?滋M)能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关键蛋白NFATc1和c-Fos的表达,而对磷酸化蛋白ERK的表达未见明显的作用。在破骨细胞功能上,Real-Time PCR检测芒柄花素(10?滋M)能著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相关基因CTSK(P=0.000<0.05)、TRAP(P=0.000<0.05)、MMP9(P=0.000<0.05)和Car2(P=0.000<0.05)的表达。结论:鸡血藤有效组分芒柄花素能够抑制原代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并下调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防治股骨头坏死中骨破坏及塌陷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年轻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描述股骨头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量化其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72例(174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创伤机制、创伤-手术间隔时间、创伤发生季节和内固定物是否取出,影像学资料包括骨折Garden分型、Pauwel分型、股骨头后倾角度、术后骨折复位、螺钉分布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股骨头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存活的患者进行随访,通过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患髋关节功能,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结果:172例(174髋)患者纳入研究,共29例(16.67%)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是复位质量(OR=0.126,P=0.027)和后倾角(OR=4.380,P=0.010)。股骨头存活136例患者(137髋)纳入生活质量调查,Harris评分90.14±7.92,其中优96髋(70.07%),良28髋(20.44%),中13髋(9.49%),差0髋。SF-36评分中生理健康得分为46.12±9.12,心理健康得分为50.21±3.97,两者不呈线性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与生理健康得分相关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是复位质量与后倾角度,与心理健康得分相关有显著差异的变量是骨折是否移位与创伤机制。结论:复位质量位不佳和后倾角15°是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心理健康得分恢复良好,但生理健康得分不能恢复到正常人群平均水平,复位质量与后倾角度可作为生理健康得分预测因素,骨折是否移位与创伤机制可作为心理健康得分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颈椎Modic改变与颈椎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Modic改变患者的颈椎退行性疾病进行统计,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78例患者中30例(38.5%)诊断为轻度颈椎退行性疾病,26例(33.3%)诊断为中度颈椎退行性疾病,22例(28.2%)诊断为重度颈椎退行性疾病。结论颈椎Modic改变好发于老年患者,以Ⅱ型改变居多,多发生于C5~6、C6~7节段,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