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7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骨痛灵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疗效.方法:5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口服芬必得)28例,以简式麦吉尔疼痛问卷为检测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疼痛总分T值、VAS、PPI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痛灵酊能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且优于口服常用消炎镇痛药物,而无消炎镇痛药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行为学及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的影响,并探讨PEMFs在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将42只SD大鼠分为PEMFs组、造模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4只。PEMFs组和造模对照组采用重物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PEMFs组即刻予以PEMFs干预,频率14 Hz,频率可自动下调50%幅度,自动跳变周期为1 min,磁感应强度9 mT,脉冲持续时间1 ms。造模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不予以PEMFs干预。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分别在造模前2 d及造模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进行PWMT测定。 结果PEMFs组及造模对照组造模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的PWMT值均低于造模前2 d的基础痛阈(P<0.01);PEMFs组造模后第18小时PWMT值高于造模后第12小时(P<0.01);PEMFs组和造模对照组造模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PWMT值均较空白对照组的相应时点低(P<0.01);且PEMFs组造模后第18小时的PWMT值高于造模对照组。 结论早期应用PEMFs可以改善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的行为学,并可使其受伤后第18小时的机械痛阈提高。  相似文献   
8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0岁,一个月前不慎坠落伤致双下肢活动感觉障碍,当地医院诊断为L1爆裂性骨折、脊髓损伤(SCI).予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积极抗感染治疗后,转入本院.查体:体温37.6℃,血压120/70mmHg,尿潴留,大便失禁,肛门括约肌松弛,球海面体反射与肛门反射消失,肛周感觉消失,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正常范围,双下肢肌力0级,肌肉轻度萎缩,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常规检查骨盆X线、腰椎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康复治疗予双下肢被动关节活动;电动起立床训练,纠正体位性低血压;间歇性导尿促进小便排出.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低热,体温在37.1~37.8℃.血常规、胸片、尿常规均未见明显感染迹象.入院后1周,患者双下肢出现交替性肿胀,膝关节以上明显,为排除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多次检查双下肢血管彩超,均未见异常,予丹参针静脉滴注活血化瘀,以及抗凝治疗,双大腿、髋部反复肿胀,一个月后出现双髋部周围疼痛,以右侧明显,并可触及皮下硬结节,复查骨盆X线片:双侧髋关节钙质沉着,右侧明显.诊断:截瘫后的髋关节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84.
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31例脊髓损伤合并尿路感染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术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并分别于训练(留置导尿)前、间歇性导尿15 d、间歇性导尿30 d取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间歇性导尿 15 d、30 d的尿路感染(菌落计数≥1×10~5cfu/ml)发生率分别为38.7%和35.5%,明显低于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发生率(100%),P<0.05;尿道细菌的种类相似,主要是 10株大肠埃希菌(占 32.26%)和 4株铜绿假单胞菌(占 12.9%)。结论 间歇性导尿术能降低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对尿道细菌的种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功能评定,采用体重分布指数、一般稳定性评估站立平衡功能,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采集步频、步速、步长等参数评估步行功能。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体重分布指数、稳定性系数、步频、步速及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及步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心理支持疗法对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60 例经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为轻中度抑郁的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分别进行心理支持联合运动训练治疗及单纯运动训练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和HAMD-17 进行评定。结果经2 个月治疗,治疗组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HAMD-17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心理支持疗法可提高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缓解其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有认知障碍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外科常规治疗及由专业康复师进行的认知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头皮针刺.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成套测试(LOTCA)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LOTC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皮针刺结合认知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ASMC)后组织学及成肌调节因子D(MyoD)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脉冲电磁场在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将4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为治疗组(造模+PEMFs干预)、造模对照组(造模)、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每组大鼠14只。治疗组与造模对照组大鼠均选取大鼠左后肢小腿三头肌,采用金属砝码在PVC管引导下垂直下落建立ASMC模型。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即刻予以PEMFs干预1次。每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随机处死7只大鼠,取小腿三头肌进行HE染色观察,测定MyoD荧光强度。 结果造模对照组在两个时间点均出现胞浆淡染、胞核多形态改变,在治疗组,其程度明显减轻,但较空白对照组严重;治疗组及造模对照组的MyoD荧光强度,第18小时均高于第12小时(P<0.01),且两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第18小时, 治疗组高于造模对照组(P<0.01)。 结论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早期应用PEMFs,可以在干预后18 h出现MyoD的表达上调,这可能是PEMFs促进骨骼肌再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比较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与脑卒中后非认知功能障碍(non-PSCI)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的差异。方法 对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PSCI患者(观察组)及性别、年龄配对的non-PSCI患者(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进行调整,各44例,收集其粪便样本,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获得肠道菌群信息,对两组样本行α多样性分析和β多样性分析,同时在门和属分类层级对样本进行注释以及汇总计算相对丰度,比较两组患者门水平Top10和属水平Top30的肠道菌群。结果 两组患者粪便肠道菌群α多样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β多样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中Bifidobacterium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相对丰度分别为0.05(0.01,0.28)和0.03(0,0.31),低于对照组0.17(0.04,1.78)和0.18(0.03,0.81),Enterobacter、Lachnoclostridium和UBA1819相对丰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手外伤患者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手外伤患者60例 ,分为康复组 (A组 )30例和对照组 (B组 )30例 ,A组病人采取早期康复治疗 ,B组病人按常规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治疗后A组Barthel指数评定分数明显高于B组病人 (P<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手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